小儿黄疸多数属于生理性现象,危害程度与病因相关,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感染性黄疸、胆道闭锁等类型。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不完善导致,通常出生后2-3天出现,1-2周消退。无须特殊治疗,建议家长增加喂养频率促进排泄,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
母乳中成分抑制胆红素代谢所致,可持续1-3个月。家长需遵医嘱暂停母乳喂养观察,必要时使用光疗,药物可选茵栀黄口服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可能与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有关,表现为黄疸持续加重伴发热。需立即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胆管发育异常导致胆汁淤积,皮肤呈暗黄色伴陶土色大便。需在60天内完成葛西手术或肝移植,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肝硬化。
家长发现黄疸持续超过两周、范围扩大或伴随精神萎靡时,应及时就医评估,避免阳光直射患儿皮肤,按需哺乳维持水电解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