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可通过饮食调整、口服补液、药物治疗、住院治疗等方式干预。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喂养不当、免疫缺陷等原因引起。
暂停固体食物12-24小时,给予米汤、苹果泥等低渣流食,少量多餐喂养。母乳喂养婴儿需继续哺乳,配方奶可更换为无乳糖配方。
使用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每公斤体重补充50-100毫升液体。补液需分次少量给予,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加重呕吐。
细菌性肠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蒙脱石散等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住院,通过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进行粪便培养明确病原体。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尿量,腹泻期间注意臀部皮肤护理,使用温水清洗后涂抹氧化锌软膏预防红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