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不育的早期表现主要有精液量减少、射精疼痛、性功能障碍、睾丸异常、激素水平紊乱、反复生殖系统感染等,需结合生殖医学检查明确病因。
每次射精量持续少于1.5毫升可能与输精管梗阻或精囊发育不良有关,需进行精液分析和阴囊超声检查,临床常用左卡尼汀、维生素E、辅酶Q10等药物改善生精功能。
射精时伴随会阴部灼痛或绞痛提示可能存在精囊炎或前列腺炎,可通过直肠指诊和前列腺液检查确诊,治疗可选用坦索罗辛、塞来昔布、阿奇霉素等药物。
勃起硬度不足或早泄超过6个月需警惕血管性或神经性病变,推荐使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评估,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达泊西汀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睾丸体积小于12毫升或质地松软提示生精上皮受损,伴随隐睾病史者需检测抑制素B水平,部分病例需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内分泌治疗。
血清睾酮低于2.8纳克/毫升伴随促卵泡激素升高属于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可通过十一酸睾酮替代治疗,垂体瘤导致的继发性减退需用溴隐亭。
每年超过3次附睾炎发作可能造成输精管瘢痕狭窄,病原体培养阳性者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慢性病例可考虑输精管造影评估通畅性。
建议备孕超过1年未成功者尽早就诊生殖医学科,避免长期暴露于高温环境,适量补充锌元素和抗氧化剂有助于改善精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