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感染后可能出现食欲减退、乏力、肝区隐痛、黄疸等症状,病情发展可表现为肝脾肿大、腹水、肝性脑病等。乙肝症状按病程分为早期表现、进展期、终末期三个阶段。
感染初期可能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包括低热、肌肉酸痛、恶心等非特异性表现,部分患者可见尿色加深。
随着肝功能损害加重,典型表现为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右上腹持续性胀痛,实验室检查可见转氨酶显著升高。
肝硬化阶段出现蜘蛛痣、肝掌、腹水形成,严重者可发生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或出现嗜睡、定向力障碍等肝性脑病表现。
约30%感染者无明显症状,仅通过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或乙肝标志物阳性,此类患者仍需定期监测肝脏情况。
乙肝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严格禁酒,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及肝脏超声,出现症状加重时须立即肝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