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经常打颤可能由生理性惊跳反射、环境温度过低、低钙血症、癫痫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暖补钙、抗癫痫药物等方式干预。
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出现肢体抖动,家长需用包被包裹宝宝四肢减少刺激,通常3-4月龄后自行消失。
寒冷环境会导致肌肉颤抖产热,家长需保持室温26-28℃,穿戴合适衣物,及时擦干汗液或尿液。
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异常有关,表现为易惊厥、多汗。家长需遵医嘱补充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维生素D滴剂、乳酸钙颗粒。
可能与产伤、遗传代谢病有关,常伴意识丧失或眼球上翻。需儿科神经专科评估,必要时使用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丙戊酸钠糖浆、苯巴比妥片控制发作。
家长应记录发作频率和伴随症状,避免摇晃或强行制止肢体动作,持续发作超过5分钟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