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权威问答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小孩发烧出汗但不退烧怎么办
病情描述:
小孩发烧出汗但不退烧怎么办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周冬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孩发烧出汗但不退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药物退热、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该现象通常由环境过热、水分不足、感染未控制、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解开衣物并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家长需保持室温在26℃左右,减少被褥覆盖。

    2、补充水分

    出汗可能导致脱水加重发热,家长需每15分钟喂食少量口服补液盐或温水,观察尿量是否正常。

    3、药物退热

    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液、小儿退热栓等药物可遵医嘱使用。感染未控制时可能出现反复发热,需配合抗感染治疗。

    4、就医评估

    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或伴随抽搐、皮疹需及时就诊,可能与肺炎、尿路感染、川崎病等疾病有关,需完善血常规等检查。

    发热期间建议给予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剧烈活动,家长应每2小时监测体温并记录变化趋势。

相关文章
发烧捂汗有用吗
发烧时捂汗没有用,轻则导致体温升高,重则可损伤脑细胞。 特别是小孩子汗腺不发达,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烧的时候捂汗,无法尽快散热,可使体温异常升高,高烧消耗量大,可引起高烧惊厥,伴随抽搐、意识障碍等表现,严重时可损伤脑细胞,影响智力发育。 虽然成年人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完善,但发烧时也不可捂汗。发烧时需多喝水,多排汗,通过汗液蒸发带走体表热量,达到降温目的。发烧时捂汗,汗液不能蒸发,会使体温持续上升,新陈代谢常随着体温升高而加快,此时耗氧量增加,轻则可使患者昏迷抽搐,严重时可导致脑细胞坏死,对中枢神经造成永久性损伤。
发烧不出汗怎么办
发烧的时候不出汗说明体温仍属于上升过程中,可喝姜糖水和物理降温,若体温超过38.5℃,则需要口服退烧药。 1.姜糖水:发烧时不出汗可适量熬些姜糖水,能够起到加速代谢、促进出汗的作用,可缓解发烧的症状。 2.物理降温:可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用毛巾蘸取温水,反复擦拭全身,促进体温降低。 3.口服退烧药:若体温超过38.5℃,需尽快口服退烧药物进行治疗,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并积极补充液体。
SAA血清淀粉样蛋白高怎么办
SAA血清淀粉样蛋白高说明存在感染,可能是由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引起,需根据不同病因采取不同治疗方式。 SAA血清淀粉样蛋白可反应机体感染程度及进行炎症治疗后恢复的敏感指标,其升高说明体内可能存在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若为细菌感染,可选择抗生素进行消炎治疗。 若为病毒感染引起,则可选择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药物或者中成药进行治疗,控制住病毒感染后,血清淀粉样蛋白指标会随之降低。
肌酸激酶240U/L需要治疗吗
肌酸激酶240U/L是否需要治疗应根据升高原因判断,若是生理性因素和药物因素导致,无需治疗;若是由心脏疾病导致的,需要治疗,多喝水促进排泄即可。 1.生理性因素:剧烈运动后可导致肌酸激酶明显增高,且运动越剧烈、时间越长,肌酸激酶升高越明显。若是由于剧烈运动导致肌酸激酶240U/L,不需要治疗。 2.药物因素:口服一些药物也会导致肌酸激酶高于正常值,如他汀类药物、氯贝丁酯等,停用药物后肌酸激酶会自行降到正常的水平。 3.心脏疾病:如心肌炎或心肌梗死引起的肌酸激酶升高,需要及时就医,防止病情延误。比如心肌梗死,需要急诊介入手术治疗或者药物溶栓治疗。
咽峡炎吃什么药
咽峡炎用药需结合症状分析,常见用药包括抗病毒药、抗生素类药物、解热镇痛药和镇静类药物。咽峡指口腔内咽部垂直面环形结构,咽峡炎为该结构发生急性感染性疾病。会导致咽痛、发热等症状,及时用药治疗,可缓解病情,预防高热惊厥、扁桃体溃疡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