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权威问答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病情描述: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咸国哲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医源性传播四种途径感染。

    1、母婴传播

    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可能通过胎盘或产道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新生儿出生后需立即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2、血液传播

    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纹身器具等可能造成感染,规范献血筛查和医疗器械消毒可有效预防。

    3、性接触传播

    无防护性行为可能通过体液交换传播病毒,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感染风险,建议性伴侣共同进行乙肝筛查。

    4、医源性传播

    重复使用未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可能导致交叉感染,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制度是阻断传播的关键措施。

    日常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用品,高危人群建议定期检测乙肝五项并接种疫苗。

相关文章
现在埃博拉病毒还存在吗
现在埃博拉病毒还存在,目前已被暂时控制,没有在人类中大规模流行,但仍存在于一些动物体内,与人类共同生存。在现有已知的病毒中,只有天花病毒被人类消灭,埃博拉病毒目前依旧存在,并且暂时并未发现任何特效药可以对抗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体
埃博拉出血热由埃博拉病毒感染引起,属于人畜共同病毒,常由体液、皮肤、器官接触造成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高热为主,或伴有消化系统不适、肝肾功能受损症状。 埃博拉出血热又称为伊波拉病毒,属于急性传染性疾病,由埃博拉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源为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如猴子、黑猩猩等,发生人际传播后,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头。 接触传播为埃博拉病毒主要传播途径,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人和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其他体液和器官传播。主要临床表现以发热、高热为主,或伴有肌肉疼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肝肾功能受损、多脏器出血等。
埃博拉病毒是什么病毒
埃博拉病毒属于RNA病毒,其病毒传染性、病死率、致病性较高,临床表现以高热、胃肠道不适、出血以及神经精神症状为主。 埃博拉病毒又称为伊波拉病毒,属于RNA病毒,是人畜共患疾病,具有高传染性、高病死率、高致病性的三高特点,感染后死亡率可高达90%。 一般埃博拉病毒早期发病时,会突然出现高热、寒战、乏力、头痛、肌痛等不适症状。当发病5-7天后,皮肤局部有明显皮疹出现,多为无瘙痒的红色弥漫性丘斑疹,多发于面部、颈部、躯干和四肢部位,可导致皮肤脱屑,浅肤色患者尤为明显。 严重者后期可出现出血、胃肠道不适以及神经精神症状,比如便血、阴道出血、咳血、粘膜出血,以及水样泄粪便、脑膜炎、意识改变等。
埃博拉病毒如何预防
预防埃博拉病毒,首先需了解相关防控知识,并避免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者、感染动物或尸体。 埃博拉病毒通过处理受感染动物和其尸体引起,或因为直接接触感染者体液,以及不安全病例管理、丧葬操作等原因所致。预防埃博拉病毒传播,需先了解病毒性质、传播方式以及如何防止其扩散,并遵从国家卫生部发布的指引性文件,若怀疑周边人感染病毒,需鼓励并支持感染者去往定点医疗结构寻求医学治疗。 个人在疫区处理死亡病例时,需要正确穿戴防护设备,尽量减少接触高风险感染动物,如猴子、蝙蝠、猩猩等,若确定或怀疑动物感染,尽量不要再接触。
埃博拉病毒目前可以治愈吗
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要高于治愈率,其治愈率仅有10%左右。临床主要采取支持、免疫性治疗,或配合其他综合性治疗。 埃博拉病毒平均致死率在50%-90%之间,其治愈率仅有10%左右,具体能否治愈与发现时间有关,发现越早,治愈率越高。 临床上治疗埃博拉病毒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性治疗,如给患者补液、止血治疗等。对于是否采用抗病毒药物,具有一定争议,因使用抗病毒药物,也并不能确保可有效降低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目前仅能针对埃博拉病毒的并发症予以治疗,或在治疗期间,配合免疫和其他综合性治疗,降低感染他人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