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起水泡可通过保持局部清洁、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穿刺引流等方式治疗。皮肤起水泡通常由摩擦刺激、过敏反应、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每日用生理盐水轻柔冲洗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水泡未破溃时无须特殊处理,覆盖无菌敷料防止感染。
局部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炎症,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水泡破溃后需及时消毒处理。
病毒感染引起的水泡需配合阿昔洛韦片抗病毒,过敏因素导致的可口服氯雷他定片,严重病例可能需短期使用泼尼松片控制炎症。
直径超过1厘米的张力性水泡可由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抽吸液体,保留泡皮作为天然敷料。禁止自行挑破水泡。
治疗期间避免抓挠患处,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出现红肿化脓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