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眼皮长疙瘩可能由麦粒肿、霰粒肿、过敏反应或皮脂腺囊肿引起,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或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
麦粒肿是睫毛毛囊或睑板腺的细菌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的小硬结。早期可每日热敷3-4次,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红霉素眼膏或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
霰粒肿因睑板腺阻塞导致,形成无痛性硬结。较小囊肿可通过热敷促进吸收,较大囊肿需手术刮除,可配合使用氯霉素滴眼液、氧氟沙星眼膏或泼尼松龙混悬液局部注射。
接触化妆品或尘螨等过敏原可能导致眼睑水肿性丘疹。需立即停用致敏物质,冷敷缓解症状,必要时口服氯雷他定片或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
皮脂腺导管堵塞形成囊性肿物,继发感染时出现红肿。未感染时可观察,感染期需抗生素治疗,顽固性囊肿需完整手术切除。
避免揉眼及使用刺激性化妆品,保持眼部清洁,若疙瘩持续增大或影响视力应及时就诊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