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凝血酶原症可通过维生素K补充、新鲜冰冻血浆输注、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原发病控制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维生素K缺乏、肝胆疾病、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母体用药等因素引起。
维生素K1注射液是首选治疗,通过肌肉注射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合成原料,起效快且安全性高,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严重出血时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可快速补充凝血酶原复合物,改善凝血功能,该治疗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下进行。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者需使用重组凝血因子制剂,如凝血因子II、VII、IX、X等特异性替代治疗,需严格监测凝血指标调整剂量。
肝胆疾病导致者需治疗胆道闭锁等原发病,母体用药引起者需停用相关药物,同时加强新生儿营养支持与感染预防。
母乳喂养儿需遵医嘱补充维生素K,避免使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定期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发现皮肤瘀斑或出血倾向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