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甲状腺药物硫脲类和咪唑类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通过阻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干扰碘的有机化及酪氨酸偶联等环节发挥作用。
硫脲类和咪唑类药物可竞争性结合甲状腺过氧化物酶,阻止无机碘氧化为活性碘,从而抑制甲状腺球蛋白中酪氨酸残基的碘化过程。
两类药物能抑制单碘酪氨酸与双碘酪氨酸的偶联反应,阻碍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生成,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
长期用药可减少甲状腺内已合成的激素向血液释放,但该作用需依赖垂体-甲状腺轴反馈调节,起效较缓慢。
部分研究显示丙硫氧嘧啶等药物可能轻度抑制甲状腺自身抗体产生,对格雷夫斯病的免疫异常有一定调节作用。
使用此类药物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避免过度抑制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同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