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心力衰竭通过及时规范治疗多数可以控制病情,预后与病因、治疗时机及并发症管理密切相关,主要干预手段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支持、机械辅助及长期随访。
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原发病需针对性处理,如先心病患儿需评估手术指征,病毒性心肌炎需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
急性期常用呋塞米减轻心脏负荷,地高辛增强心肌收缩力,卡托普利改善心室重构,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体外膜肺氧合或心室辅助装置过渡,为病因治疗争取时间,家长需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设备管理。
稳定期需定期复查心功能,监测利尿剂和强心药副作用,家长应记录患儿每日尿量、体重及活动耐量变化。
建议低盐饮食并控制液体摄入量,避免剧烈运动,疫苗接种前需咨询心内科医生,出现呼吸急促或水肿加重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