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可以接近或达到正常骨密度水平,恢复效果与年龄、治疗时机、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降钙素如鲑降钙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可抑制骨吸收,需配合钙剂和维生素D使用。
每日摄入800-1200毫克钙元素,优先选择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同时保证维生素D通过日晒或补充剂达到400-800IU。
负重运动如快走、爬楼梯,抗阻训练如弹力带练习,每周3-5次可刺激骨形成,避免游泳等非负重运动。
预防跌倒需改善居家照明、使用防滑垫,合并糖尿病等慢性病需控制原发病,戒烟限酒减少骨量流失。
建议每6-12个月进行骨密度监测,治疗期间避免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长期坚持综合干预可获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