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可通过调整饮食、控制基础疾病、使用药物、透析治疗等方式干预。蛋白尿通常由生理性因素、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原因引起。
限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避免高盐饮食。生理性蛋白尿可能与剧烈运动、发热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短暂性尿液泡沫增多。
糖尿病患者需维持血糖稳定,高血压患者应控制血压达标。病理性蛋白尿可能与肾小球损伤有关,通常伴随水肿、乏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缬沙坦、卡托普利等降压药物。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用于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适用于自身免疫性肾炎。病理性蛋白尿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常出现血尿、尿量减少,需联合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剂。
终末期肾病患者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蛋白尿持续加重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表现为恶心、皮肤瘙痒,此时需评估肾移植可行性。
建议定期监测尿蛋白定量,避免劳累和肾毒性药物,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