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推迟7天以内通常属于正常生理波动,实际推迟时间与精神压力、内分泌调节、卵巢功能、妊娠等因素有关。
短期焦虑或过度疲劳可能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导致月经周期暂时性延长,建议通过冥想或规律作息缓解。
青春期或围绝经期激素水平不稳定可能引起周期紊乱,伴随乳房胀痛等症状,需监测基础体温评估排卵情况。
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会导致稀发排卵,表现为月经推迟超过35天,可能伴有多毛症,需超声检查确诊。
育龄期女性月经推迟10天以上需优先排除妊娠,可通过尿HCG检测确认,伴早孕反应时应就诊妇产科。
建议记录月经周期变化,若连续3个月经周期异常或推迟超过2周,需进行性激素六项及妇科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