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慢性肺部疾病导致右心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脏病变,主要病因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胸廓畸形等。
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导致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可引起肺泡毛细血管床减少,肺动脉压力升高,最终导致右心室肥大。治疗需戒烟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噻托溴铵、茶碱缓释片。
特发性或继发于肺血管病变的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增加右心室射血阻力。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需使用波生坦、安立生坦、西地那非等靶向药物。
夜间反复缺氧导致肺血管收缩,长期可引发肺动脉高压。典型表现为白天嗜睡、夜间打鼾,建议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必要时使用乙酰唑胺改善通气。
严重脊柱侧弯或胸廓成形术后可限制肺扩张,影响气体交换。需通过呼吸训练改善肺功能,严重者需手术矫正畸形。
患者应保持低盐饮食,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急性加重时及时就医控制感染和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