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未形成明显龋洞时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从牙釉质脱矿逐渐发展为牙髓炎、根尖周炎甚至牙齿缺失,发展过程主要包括早期脱矿、牙本质龋坏、牙髓受累、牙齿结构破坏四个阶段。
细菌代谢产酸导致牙釉质表层矿物质流失,表现为白垩色斑块。此时可通过局部涂氟、使用含氟牙膏促进再矿化,推荐药物包括氟化钠凝胶、氟化亚锡溶液、单氟磷酸钠漱口水。
病变穿透釉质后会在牙本质内快速扩散,形成隐蔽性龋洞,遇冷热刺激敏感。需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树脂充填,常用药物含丁香油酚、氢氧化钙垫底材料、聚羧酸锌粘固剂。
细菌侵入牙髓腔引发自发痛或夜间痛,可能伴随牙龈肿胀。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治疗药物包括甲醛甲酚、樟脑酚、碘仿等根管消毒剂。
龋损导致牙冠大面积缺损或根折,最终需拔除患牙。此时修复需考虑嵌体、全冠或种植义齿,相关材料涉及氧化锆全瓷、钴铬合金、纯钛种植体等。
建议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发现早期龋斑及时处理,日常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洁,减少高糖饮食摄入以控制龋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