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283次播放 时长02:52
64609次播放 时长02:11
62032次播放 时长01:31
52763次播放 时长01:59
63099次播放 时长01:53
56113次播放 时长01:46
49616次播放 时长01:44
58254次播放 时长02:00
李青 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15831阅读
A:
泌尿系结石微创治疗的优点主要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适用范围广。 微创手术通过自然腔道或微小切口完成,避免传统开腹手术的大面积组织损伤,术后疼痛轻且疤痕不明显。 患者通常术后1-3天即可下床活动,住院时间缩短至3-5天,较传统手术2周以上的恢复期显著提升效率。 术中出血量通常少于50毫升,感染、输尿管狭窄等风险降低,尤其适合高龄或合并基础疾病患者。 可处理肾盂、输尿管各部位结石,对2厘米以下结石碎石取石一次完成,复杂病例可分期治疗。 术后需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复发情况。1、创伤小
2、恢复快
3、并发症少
4、适用范围广
Q: 什么是泌尿系结石?
A:
泌尿系结石是指在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中形成的固体矿物质沉积物,主要由尿液中晶体物质过度饱和析出形成。泌尿系结石按成分可分为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等类型,常见症状有腰部绞痛、血尿、排尿困难等。 泌尿系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胱氨酸代谢异常,增加胱氨酸结石风险。长期饮水不足或高盐饮食会使尿液浓缩,促进晶体析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代谢疾病可升高尿钙水平。尿路感染时细菌分解尿素产生的碱性环境易形成磷酸铵镁结石。此外,高温环境工作、久坐少动等生活习惯也会影响结石生成。 结石较小可能无症状,较大结石会引起典型腰部绞痛,疼痛可放射至下腹及会阴。输尿管结石可能引发肾积水,表现为患侧腰部胀痛。膀胱结石可能导致排尿中断、尿频尿急。尿道结石常见排尿困难、尿线变细。几乎所有类型结石都可能出现肉眼或镜下血尿,合并感染时会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超声检查是无创首选,可发现5毫米以上结石。X线腹部平片能显示阳性结石,但对尿酸结石不敏感。CT尿路成像能精确定位结石位置和大小,是诊断金标准。尿常规检查可发现红细胞、白细胞或晶体。血液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异常。部分患者需进行24小时尿液成分分析评估代谢风险。 小于6毫米的结石多可通过大量饮水、服用排石药物促进自行排出。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1-2厘米的肾盂或上段输尿管结石。输尿管镜碎石术可直接处理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用于处理较大肾结石。开放性手术现已少用。所有患者均需调整饮食结构,草酸钙结石患者需限制高草酸食物,尿酸结石患者需碱化尿液。 每日饮水量应保持2000-3000毫升,使尿液呈淡黄色。草酸钙结石患者应减少菠菜、坚果等高草酸食物摄入。尿酸结石患者需限制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饮食。胱氨酸结石患者需终身保持低蛋白饮食。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情况,代谢异常者需长期服用枸橼酸钾等药物调节尿液成分。高温作业者需特别注意补充水分。 预防泌尿系结石需建立健康生活习惯。保持规律运动有助于促进小结石排出,但应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肾绞痛。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肥胖会增加尿酸结石风险。出现不明原因腰痛或血尿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肾功能损害。结石成分分析可为个体化预防提供重要依据,取出的结石应送检明确类型。1、形成原因
2、常见症状
3、诊断方法
4、治疗措施
5、预防复发
A:
泌尿系结石0.3×0.4cm表示结石体积较小,属于轻度疾病范畴,通常可通过保守治疗排出。结石大小直接影响处理方式,主要与结石位置、成分、症状严重程度等因素相关。 0.3×0.4cm属于5毫米以下的小结石,约80%可通过增加饮水量自然排出。建议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促进尿液稀释。 尿酸结石可通过碱化尿液溶解,草酸钙结石需限制高草酸食物。成分分析需通过结石标本或尿液代谢评估确定。 无症状小结石可观察等待,若出现肾绞痛、血尿或尿路感染需药物干预。常用药物包括坦索罗辛、双氯芬酸钠、枸橼酸氢钾钠等。 输尿管狭窄或先天畸形可能影响结石排出效率。超声或CT检查可评估尿路通畅性,必要时需体外冲击波碎石。 保持每日尿量2000-2500毫升,限制高钠高蛋白饮食,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位置变化。突发剧烈腰痛或发热需急诊处理。1、结石体积
2、成分影响
3、症状程度
4、解剖因素
Q: 泌尿系结石最常见的类型
A:
泌尿系结石最常见的类型有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尿酸结石、感染性结石。 草酸钙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结石类型,约占所有结石的70%-80%,可能与高草酸饮食、低钙饮食、遗传因素等有关,通常表现为腰痛、血尿等症状。 磷酸钙结石约占泌尿系结石的10%-20%,可能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小管酸中毒等疾病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等症状。 尿酸结石约占泌尿系结石的5%-10%,常见于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可能与高嘌呤饮食、酸性尿液等有关,通常表现为排尿困难、尿痛等症状。 感染性结石约占泌尿系结石的5%-10%,主要由泌尿系统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为变形杆菌,通常表现为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建议多饮水、均衡饮食,减少高草酸、高嘌呤食物摄入,定期体检有助于预防泌尿系结石形成。1、草酸钙结石
2、磷酸钙结石
3、尿酸结石
4、感染性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