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蛋白质吃多了会出现什么情况

发布时间:2021-12-3079518次收听

语音内容: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重要物质成分。但是补充蛋白质并不是“多多益善”,吃蛋白质过多也是有危害的。

第一,影响肾脏功能。因为蛋白质代谢产生废弃物需经肾脏排出体外,所以蛋白质吃多会导致代谢物增多,无形中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健康的肾脏可以承受,但对于有慢性肾病的人来说,过量的蛋白质摄入会造成肾功能的恶化,对于蛋白尿、肾功能损伤、肾功能不全患者要适当限制蛋白的摄入,肾衰患者一般是低蛋白饮食。

第二,引起消化不良。过多的蛋白质食物的摄入,会影响到碳水化合物的正常摄入,蛋白类食物消化分解得相对慢一些,吃多了容易造成腹泻、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不利于消化功能。

第三,容易诱发泌尿系统结石。蛋白质的摄入可以增加尿中钙和草酸盐的含量,经常大量摄入蛋白质食物会增加肾结石的发病风险。

第四,蛋白质吃多了容易导致肥胖,另身体没有获得碳水化合物时,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后,体内多余的蛋白质在肝脏中会转换成肝糖原储存起来,多余的蛋白质就会转变成脂肪,这也是导致皮下脂肪堆积、形成肥胖的一种原因。

健康成年人,按照体重公斤数计算,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1-1.2g的蛋白是比较适合的;当然在一些特殊的生理时期,比如怀孕期、哺乳期、大病初愈的人群,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量。在补充蛋白的时候,可以选择优质蛋白或者乳清蛋白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术后经药物治疗恢复情况良好
患者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来我院就诊,我院医生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及泌尿系统彩超检查,初步诊断为尿道结石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并以此病收入院治疗。住院期间为该患者进行经尿道膀胱镜碎石取石手术治疗及术后应用注射及口服药物抗感染、利尿治疗后,病情得到好转出院。
泌尿系统结石不可怕-手术联合药物“赶走它”
该病例中的患者因三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右腰疼痛,今由家人带至我院就诊,入院后通过查体、泌尿彩超及腹部X线等检查,诊断为右肾多发结石。之后通过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右输尿管镜检查+经皮右肾穿刺肾镜下碎石取石术进行治疗,术后继续抗感染、解痉及利尿清淋治疗,控制血糖。经过治疗后,患者基本病情已经控制,准予出院。
女性尿检白细胞高是怎么回事
女性尿常规显示白细胞偏高,首先要排除尿液污染原因,女性尿道口和阴道口相连,阴道分泌物中正常情况下,白细胞明显高于尿液,所以一旦尿液标本被阴道分泌物污染,即使是很少量的污染,也会显示白细胞偏高。所以留取尿液时,要留取中段尿,也就是一开始的尿液不要,留中间尿的这一部分。排除了尿液标本污染,尿常规白细胞高,最常见疾病是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尿道炎等,常会使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不适的症状。由于细菌繁殖,会对尿路黏膜造成严重的刺激。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肉眼血尿、高热、寒颤等症状。此外,泌尿系结核、结石、肿瘤以及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也会导致尿白细胞升高。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和化验的异常,应当重视、及时就诊,查明病因。尿路感染的患者,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进行规范治疗,在此期间还应该大量饮水,多排尿,反复冲刷尿路,有利于炎症代谢物的排出,促进尿路感染恢复。女性的尿道相对男性短、宽、直,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生活中养成多饮水的习惯,多排尿,吃清淡食物,排尿前后注意个人卫生,有助于防止女性尿路感染。部分女性的尿路感染与阴道炎互相影响,尤其是合并外阴痒、白带异常的患者,还需要到妇科,进行阴道炎的相应检查和治疗。
语音时长 02:21

2021-11-05

87554次收听

02:52
彩超憋尿憋到哪种程度
一般来说,彩超憋尿是尿意非常明显,有点着急去卫生间的感觉。如果要做膀胱和子宫附件的彩超,一般要适当等15min~20min。如果感觉尿比较少可适当进水使膀胱充盈,尿液至少要大于500ml。憋尿主要目的是检查膀胱、子宫和附件,检查膀胱时需要让膀胱完全充盈,一般来讲500ml的尿膀胱充盈基本就比较清楚。对妇女而言,检查子宫和附件时也需要膀胱充盈来作为透声窗,这样可使图像更加清晰。如果憋尿太少,双侧卵巢就可能显示不清楚;如果憋尿太多,膀胱可能会引起子宫的变形,从而影响观察,因此500ml的尿液就足够的。
尿常规和尿检一样吗
尿常规和尿检有一定的关系,但却不是一样的。尿常规是一般的尿液检查,而尿检包含的项目比较多,除了尿常规之外也有其他的复杂检查。如果尿常规检查没有明确的病变指标,但又有临床症状,通常需要做进一步的尿检。
尿路结石多大可以手术
尿路结石手术疗法一般适合于结石直径大于1厘米、周边毛燥、有明显尿流梗阻及感染者,对某些临床上引起症状的肾内较大鹿角形结石,其次结石引起尿流梗阻已影响肾功能、或经非手术疗法无效,无体外冲击波碎石条件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根据结石大小、形状和部位不同,常用的有肾盂或肾窦切开取石术、肾实质切开取石术、肾部分切除术、肾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套石术。术前必须了解双侧肾功能情况,有感染者先用抗菌素控制感染。输尿管结石患者在进手术室前或在手术台上术前摄尿路平片作结石的最后定位。尿路结石容易造成尿路堵塞,诱发尿路感染,损伤身体器官,如损伤肾盂、输尿管的粘膜等。
语音时长 01:32

2020-01-07

65103次收听

泌尿系结石是怎么引起的
泌尿系结石是因为局部感染内环境和饮食因素引起的。常见病因有:泌尿系感染、尿路梗阻和异物等因素,全身因素如钙、磷、尿酸盐、草酸盐的代谢异常、长期饮水不足、长期卧床等因素。结石分为两大类,即代谢性结石和感染性结石,结石形成后,先有核心,然后尿中晶体和胶体围绕这一核心沉积增大而成。细胞碎屑、血块、坏死组织、细菌以及体外异物均可作为核心而形成结石。尿液含有很多种成份,大体上可分为晶体和胶体物质,晶体物质包括草酸钙、磷酸钙、磷酸镁铁、尿酸、尿酸盐、黄嘌吟和胱氨酸等,胶体物质主要是指粘蛋白和粘多糖类。
语音时长 01:28

2020-01-07

64550次收听

尿路结石检查方法有哪些
尿常规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种科学检查方法。为了明确患者尿路系统是否有结石,会建议患者做一下尿常规检查。如果检查结果表明有潜血、隐血的情况,则说明有患尿路结石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做尿常规检查,女性应该避开月经期。超是尿路结石的一种常规检查方法,零点三毫米以上的泌尿系结石大多都可以通过此方法检查出来。同时,B超通常还可以明确尿路结石的位置、大小等情况,对于后期的干预可以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对于通过B超检查未发现有尿路结石但却有相关不适症状的患者来说,可以考虑做CT检查。此检查可以发现B超难以检查出来的尿路结石,而且信息量大,准确率相对来说更高一些。不过,CT检查的价格也会高一些。其他还有排泄型尿路造影检查等。
语音时长 01:31

2020-01-07

60094次收听

01:31
结石怎么检查
结石通过超声检查、X线检查、泌尿系的CT检查、磁共振成像等。结石检查手段有很多种。临床上最常用方法是超声检查,优点是无创、无辐射、无副反应、便捷、价格较便宜。1、检查方法叫做腹平片,是X线检查。对于阳性结石来说,能有百分之八、九十检出率。2、泌尿系的CT检查,目前来说结石检出率,或检查结石敏感度最高检查方式,缺点是有辐射,价格昂贵。还有其他检查方式,如静脉尿路造影、磁共振成像,都能把结石检查出来。目前来说,临床上最常用方式是泌尿系超声检查、泌尿系的CT检查为主。
01:44
微创碎石注意事项
微创碎石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是否有病史或长期服用药物。微创碎石分为多种,如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输尿管软镜碎石、经皮肾镜碎石或取石这样手术方式。微创碎石共同注意事项,患者身体情况,如既往病史、高血压、心脏疾病、出血性倾向疾病。最后一个要注意问题,患者有没有长时间服用药物。如说阿司匹林之类药物,长期服用药物,容易造成出血。做输尿管镜、经皮肾镜这样手术,还要对患者心脏、肺做评估,要注意患者有没有心脏、肺这样的慢性疾病病史。
微创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效果如何
微创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效果比较好,而且与传统手术相比,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患者恢复快,结石处理的也非常的干净。具体的手术方法是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具体的手术方法是经皮穿刺经肾皮质穿刺进入肾盂,找到结石,然后用激光或气压弹道将结石打碎冲出,手术后要注意注意休息,全面护理。
小便分叉吃什么药
每种药物都有着不同的功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对症服用才有效果的。小便分叉如果是病理性的原因,那么才可以吃药治疗的,但是造成小便分叉可能是肾虚、泌尿系统感染、尿道炎等等多种因素都有可能,建议了解一下疾病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比较好,这样才可以让病情更快的恢复。
肾结石有哪些饮食禁忌
肾结石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平时注意多饮水,每天饮水量能够达到2000毫升以上,平时饮食上不要吃含钙比较高的食物,特别是豆类或者是牛奶,尿酸盐结石的病人不要吃太多海鲜或动物内脏,它们含嘌呤较高,容易形成尿酸结石。
语音时长 01:01

2018-09-29

51254次收听

01:23
泌尿系结石怎么预防
泌尿系结石的预防主要是平时注意正常常规的查体,饮食上注意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有结石体质的人要定期查体,得过结石的病人即使医生把结石处理干净了,复发率还是很高的,要定时复查,发现结石要及时处理。
01:48
泌尿系结核是什么病
泌尿系结核是结核病中比较常见的一个临床症状,是结核菌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泌尿系统,侵犯肾脏。泌尿系结核最早侵犯的部位是肾脏,导致肾脏出现结核,尿液里会排出很多结核菌,结核菌顺着尿液逐渐侵犯到输尿管、膀胱、前列腺,有些病人还会继发附睾结核、睾丸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