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输卵管结核(输卵管结核)

输卵管结核

输卵管结核概述

输卵管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女性内生殖器的输卵管发生的炎症。生殖器结核中输卵管是主要受侵器官,占85%~95%。青春期前感染结核者很少导致生殖器道感染。
  • 发病部位在哪里?生殖
  • 应该挂什么科?妇科、结核病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神疲乏力、低热、月经失调、腹痛、女性不孕、下腹疼痛 、消瘦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血常规、子宫输卵管造影、盆腔MRI、腹腔镜、子宫内膜病检、X线平片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既往有结核病史的女性患者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荣春红

Q: 什么是输卵管结核

A:

输卵管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属于盆腔结核的常见类型,可能由肺结核血行播散、邻近器官结核扩散、淋巴传播或性接触传播等途径引起。

1、血行播散

肺结核患者结核菌通过血液传播至输卵管,表现为下腹隐痛、月经紊乱。需规范抗结核治疗,可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药物。

2、邻近扩散

肠结核或腹膜结核直接蔓延至输卵管,常伴发热、消瘦。治疗需联合乙胺丁醇、链霉素等药物,同时处理原发灶。

3、淋巴传播

腹腔淋巴结结核经淋巴管逆行感染,多有不孕、盆腔包块症状。建议手术清除病灶后配合利福喷丁、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治疗。

4、性接触传播

罕见情况下通过性接触感染,表现为异常阴道分泌物。需配偶同步治疗,用药方案包含莫西沙星、对氨基水杨酸钠等。

确诊后应加强营养支持,多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食物,治疗期间避免妊娠,定期复查输卵管造影评估疗效。

周学勤

Q: 输卵管结核是怎么回事

A:

输卵管结核可能由结核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邻近器官结核扩散、既往结核病史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手术干预、营养支持、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

1、结核杆菌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经血液或淋巴系统播散至输卵管,导致肉芽肿性炎症。患者可能出现下腹隐痛、月经紊乱。治疗需规范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联抗结核药物。

2、免疫力低下

HIV感染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易发生结核扩散。典型症状包括低热盗汗、输卵管增粗。除抗结核治疗外,需同步进行免疫调节,使用胸腺肽等免疫增强剂。

3、邻近器官结核扩散

盆腔结核或肠结核直接蔓延至输卵管,可能引发输卵管积水。临床表现为不孕伴CA125升高。需联合乙胺丁醇进行强化治疗,严重者需行输卵管切除术。

4、既往结核病史

既往肺结核未彻底治愈者,结核杆菌可能潜伏复发。常见输卵管闭塞伴子宫内膜异位。治疗需延长抗结核疗程至9个月,配合左氧氟沙星等二线药物。

确诊后应保证高蛋白饮食,避免剧烈运动,治疗期间每3个月复查输卵管造影评估疗效,配偶需同步进行结核筛查。

李青

Q: 输卵管结核能自然怀孕吗

A:

输卵管结核患者自然怀孕概率较低。输卵管结核可能导致输卵管堵塞、粘连或功能受损,影响受精卵运输。

1、输卵管堵塞

结核杆菌感染引发输卵管炎症,导致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阻碍精卵结合。需通过输卵管造影评估通畅度,严重者需试管婴儿辅助生殖。

2、内膜损伤

结核病变可破坏输卵管内膜纤毛结构,削弱输送受精卵的能力。腹腔镜检查可明确损伤程度,轻度损伤者仍有自然受孕可能。

3、盆腔粘连

炎症反应引发盆腔广泛粘连,干扰卵巢排卵及输卵管拾卵功能。需手术松解粘连并行抗结核治疗,术后半年内为最佳受孕窗口期。

4、卵巢功能

结核感染可能波及卵巢储备功能,需评估AMH水平。若卵巢功能正常且单侧输卵管通畅,仍有自然受孕机会。

建议完成规范抗结核治疗后,通过超声监测排卵并尝试自然受孕6-12个月未果者,需考虑辅助生殖技术干预。

冷启刚

Q: 输卵管结核的症状有哪些

A:

输卵管结核的症状主要有下腹隐痛、月经异常、不孕、低热盗汗等。输卵管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生殖系统疾病,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多种临床表现。

1、下腹隐痛

输卵管结核患者常出现持续性下腹隐痛,疼痛程度较轻但持续时间长。疼痛可能与输卵管炎症、粘连有关。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

2、月经异常

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减少甚至闭经。这是由于结核感染影响卵巢功能所致。治疗需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激素类药物调节月经。

3、不孕

输卵管结核是女性继发性不孕的常见原因,由于输卵管黏膜破坏导致管腔阻塞。治疗需先控制结核感染,必要时可考虑辅助生殖技术。

4、低热盗汗

患者可能出现午后低热、夜间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这是结核感染的全身表现。治疗需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同时加强营养支持。

输卵管结核患者应保证充足营养,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以监测治疗效果。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