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红 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 心血管内科
53456阅读
Q: 心房颤动表现
A:
心房颤动的表现主要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晕厥或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导致心跳不规则,患者常自觉心跳加快或不规律,尤其在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时加重。 心脏泵血效率下降可能引起胸部压迫感或不适,部分患者描述为呼吸不畅或胸痛。 由于心脏输出量减少,全身组织供氧不足,患者易出现疲劳感,日常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脑部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头晕目眩,严重时伴随黑朦或短暂意识丧失,提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如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评估。1、心悸
2、胸闷
3、乏力
4、头晕
Q: 心房颤动该如何预防
A:
心房颤动的预防方法主要有控制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定期体检监测。 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可能增加心房颤动风险,需遵医嘱规范治疗,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保持规律作息,限制酒精摄入,戒烟并避免二手烟,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 减少咖啡因摄入,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注意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心电图检查,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时及时就医评估。 日常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可选择富含镁钾的香蕉、深绿色蔬菜等食物,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1、控制基础疾病
2、健康生活方式
3、避免诱发因素
4、定期体检监测
Q: 心房颤动如何治疗
A:
心房颤动可通过药物控制、抗凝治疗、电复律及导管消融等方式治疗。心房颤动通常由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 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调节心律,需监测心电图及电解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可预防血栓形成,用药期间需评估出血风险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对急性发作或药物无效者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术前需排除心房血栓,术后需继续抗凝治疗维持窦性心律。 通过射频消融隔离肺静脉治疗阵发性房颤,成功率较高但可能需重复手术,术后需长期随访评估复发情况。 房颤患者应限制酒精摄入,控制血压血糖,定期监测心率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突发心悸或胸痛需及时就医。1、药物控制
2、抗凝治疗
3、电复律
4、导管消融
A:
心房颤动是否需要射频消融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决定。射频消融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症状明显或存在血栓风险的患者,主要影响因素有发作频率、心脏结构、合并症及患者意愿。 阵发性房颤早期可通过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若每月发作超过3次或转为持续性房颤,药物无效时建议评估消融。常用药物包括普罗帕酮、胺碘酮、索他洛尔。 左心房直径超过40毫米或合并瓣膜病变者,消融成功率下降,需结合心脏超声评估。可能伴随心悸、呼吸困难,需同步治疗原发病。 CHA2DS2-VASc评分≥2分的高危患者,消融后仍需长期抗凝。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有关,常用抗凝药为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 年轻患者或职业需求高者更倾向根治性治疗,老年多病者可能选择保守方案。需综合评估手术风险与生活质量需求。 日常需限制酒精咖啡因摄入,监测心率血压,术后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并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1、发作频率
2、心脏结构
3、血栓风险
4、患者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