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怎么分辨月经还是功血
A:
月经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通过出血规律、伴随症状、出血量及持续时间区分,主要鉴别点有月经周期稳定性、疼痛程度、血红蛋白变化及基础疾病影响。 月经具有21-35天的固定周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则表现为周期紊乱,可能间隔数月或出现持续点滴出血,建议记录出血日记辅助判断。 月经多伴随轻度下腹坠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常见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悸,需检测血红蛋白水平评估失血程度。 月经出血量约20-60ml且5-7天自止,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能持续10天以上或突然大量出血,需超声检查排除子宫内膜病变。 青春期或围绝经期激素波动易致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也会引发,需性激素六项检查明确病因。 出现异常出血建议妇科就诊,避免剧烈运动并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确诊前不宜自行服用止血药物。1、周期规律
2、伴随症状
3、出血特征
4、基础病因
Q: 功血能自愈吗
A:
功能性子宫出血多数情况下无法自愈。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激素治疗、止血药物、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 使用孕激素或雌激素调节月经周期,常用药物包括黄体酮胶囊、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地屈孕酮片。 急性出血期可使用氨甲环酸片、酚磺乙胺注射液等药物帮助止血。 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患者,通过宫腔镜手术切除部分子宫内膜。 通过介入手术阻断子宫动脉血流,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出血。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出血期间注意会阴部清洁,及时就医规范治疗。1、激素治疗:
2、止血药物:
3、子宫内膜切除术:
4、子宫动脉栓塞术:
Q: 功血有哪些症状
A:
功血即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主要症状包括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过多、非经期出血等。 月经周期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有关,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药物调节周期。 出血时间超过7天,常因黄体萎缩不全导致,可配合医生使用氨甲环酸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止血调经药物。 单次月经量超过80毫升,可能伴随贫血症状,需排除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必要时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 两次月经间出现不规则点滴出血,常见于无排卵性功血,需通过诊断性刮宫明确病因,可采用短效避孕药调节激素水平。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预防贫血,出现症状持续需及时妇科就诊。1、月经周期紊乱
2、经期延长
3、经量过多
4、非经期出血
A:
青春期功血多数情况下可以完全治愈,治愈概率与激素水平紊乱、子宫内膜病变、凝血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因素等病因控制情况有关。 青春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未成熟导致的激素紊乱,可通过雌孕激素周期疗法调节,常用药物包括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 长期无排卵引起的子宫内膜增生,需进行诊断性刮宫并配合药物治疗,可能伴随月经量增多症状,可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醋酸甲羟孕酮片等。 凝血因子缺乏或血小板异常导致的出血,需补充铁剂改善贫血,伴随经期延长症状时建议使用氨甲环酸片、维生素K1注射液等促凝血药物。 学业压力或情绪波动引发的功能性子宫出血,需配合心理咨询和行为疗法,家长需帮助孩子建立规律作息并监测出血情况。 建议青春期女性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动物肝脏等含铁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定期复查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情况。1. 激素调节
2. 内膜修复
3. 凝血改善
4. 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