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龋齿引起牙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牙釉质破坏、牙本质暴露、炎症扩散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牙、根管治疗、抗生素治疗、拔牙等方式干预。
1、细菌感染:
龋洞内滋生变形链球菌等致病菌,细菌代谢产物侵蚀牙体硬组织并向深层扩散,可能诱发牙髓充血。需通过专业清创清除腐质,临床常用阿莫西林、甲硝唑、头孢克肟等药物控制感染。
2、牙釉质破坏:
龋坏导致牙釉质完整性丧失,失去对冷热刺激的隔绝作用。牙髓受物理化学因素反复刺激后产生炎性反应,表现为自发性疼痛。早期可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修复缺损。
3、牙本质暴露:
龋损深入牙本质层时,牙本质小管形成细菌侵入通道,毒素直接刺激牙髓神经。伴随尖锐性疼痛症状时,需使用氢氧化钙盖髓剂保护牙髓,或采用复合树脂进行嵌体修复。
4、炎症扩散:
深龋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牙髓组织化脓坏死,炎症经根尖孔扩散至根尖周组织。出现搏动性跳痛需行根管治疗,严重者需配合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缓解急性症状。
建议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发现龋齿及时治疗,日常使用含氟牙膏并配合牙线清洁邻面,减少蔗糖摄入频次以降低龋病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