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药物性肝硬化多数情况下属于可逆性肝损伤,严重程度与药物毒性、用药时长及个体差异有关,主要影响因素有药物种类、基础肝病、代谢异常、免疫反应。
1、药物种类
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长期过量使用可直接损伤肝细胞,表现为黄疸和转氨酶升高,需立即停药并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护肝药物。
2、基础肝病
慢性乙肝患者使用抗结核药异烟肼时更易诱发肝衰竭,常见腹水和凝血功能障碍,需调整用药方案并联合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
3、代谢异常
CYP450酶基因突变者代谢甲氨蝶呤能力下降,可导致肝纤维化进展,需监测肝功能并补充熊去氧胆酸、水飞蓟素、双环醇等药物。
4、免疫反应
抗生素呋喃妥因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肝炎样损伤,伴随皮疹和关节痛,需停用致病药物并采用泼尼松、硫唑嘌呤、甘草酸制剂控制炎症。
确诊后应立即停用肝毒性药物,限制高脂饮食并补充维生素B族,定期进行肝脏弹性检测评估纤维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