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741次播放 时长02:14
66710次播放 时长02:24
Q: 什么是药物性肝硬化
A:
药物性肝硬化是由长期或过量使用肝毒性药物引起的慢性肝损伤,常见诱因包括抗生素、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中草药等,临床表现为乏力、黄疸、腹水,需通过停药、保肝治疗及并发症管理干预。 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可能通过代谢产物损伤肝细胞,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可选用水飞蓟宾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保肝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超剂量使用会导致谷胱甘肽耗竭引发肝坏死,早期出现恶心呕吐,需立即停用并静脉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 何首乌、雷公藤等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长期服用可导致肝窦阻塞综合征,伴有肝区疼痛,建议改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等肝细胞膜修复剂。 甲氨蝶呤蓄积性肝毒性与用药剂量正相关,可能进展为门静脉高压,需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胆汁淤积。 确诊后应立即停用肝损药物,限制钠盐摄入并监测肝功能指标,重度纤维化患者需评估肝移植指征。1、抗生素诱发
2、解热镇痛药
3、中草药毒性
4、免疫抑制剂
Q: 药物性肝硬化严重吗
A:
药物性肝硬化多数情况下属于可逆性肝损伤,严重程度与药物毒性、用药时长及个体差异有关,主要影响因素有药物种类、基础肝病、代谢异常、免疫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长期过量使用可直接损伤肝细胞,表现为黄疸和转氨酶升高,需立即停药并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护肝药物。 慢性乙肝患者使用抗结核药异烟肼时更易诱发肝衰竭,常见腹水和凝血功能障碍,需调整用药方案并联合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 CYP450酶基因突变者代谢甲氨蝶呤能力下降,可导致肝纤维化进展,需监测肝功能并补充熊去氧胆酸、水飞蓟素、双环醇等药物。 抗生素呋喃妥因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肝炎样损伤,伴随皮疹和关节痛,需停用致病药物并采用泼尼松、硫唑嘌呤、甘草酸制剂控制炎症。 确诊后应立即停用肝毒性药物,限制高脂饮食并补充维生素B族,定期进行肝脏弹性检测评估纤维化程度。1、药物种类
2、基础肝病
3、代谢异常
4、免疫反应
Q: 什么是药物性肝硬化
A: 肝硬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疾病,也是一个比较痛苦的疾病,危害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有的药物可能是引起肝硬化的产生,而药物造成的肝硬化就是常说的药物性肝硬化。一般大家长期使用抗结核的药物或者甲亢药物,就会很容易造成肝脏组织的损伤,从而引起肝硬化疾病。
Q: 药物性肝硬化是什么
A: 提到药物性肝硬化,首先来聊聊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常见的伤肝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消炎药、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代谢性疾病用药、激素类药物等等。发生药物性肝损伤时,病情轻者,通过及时停用损肝药物,积极保肝等治疗,多数会治愈。对于病情重的患者,肝脏内大范围炎症坏死及个别出现胆管消失,即使及时停用损肝药物,积极综合治疗后,病情仍进展,发生肝硬化,称之为药物性肝硬化。药物性肝硬化发生几率较低,但临床上仍可以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