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驼背可能由不良姿势、骨质疏松、脊柱退行性变、强直性脊柱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姿势矫正、补钙治疗、物理治疗、药物干预等方式改善。
1、不良姿势
长期伏案、低头玩手机等习惯导致背部肌肉失衡,表现为肩颈前倾。日常需调整桌椅高度,每30分钟起身活动,加强背部肌肉锻炼如靠墙站立。
2、骨质疏松
钙质流失使椎体压缩变形,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年龄增长有关,常伴腰背疼痛。可遵医嘱服用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药物。
3、脊柱退行性变
椎间盘脱水膨出引发脊柱曲度改变,多与劳损、外伤相关,伴随活动受限。需通过热敷、牵引等物理治疗缓解,严重时需手术矫正。
4、强直性脊柱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脊柱韧带骨化,常见晨僵、夜间痛。可能与HLA-B27基因相关,需长期使用塞来昔布、柳氮磺吡啶、依那西普等药物控制炎症。
建议避免长时间保持单一姿势,适度进行游泳、瑜伽等伸展运动,日常注意摄入牛奶、豆制品等富钙食物,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骨密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