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结肠息肉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贫血等表现,治疗方式包括内镜下切除、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定期随访。
1、便血
便血是结肠息肉常见症状,血液多附着于粪便表面,颜色鲜红或暗红,可能与息肉表面糜烂或溃疡有关,可通过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2、腹痛
息肉较大时可引起腹部隐痛或不适,多位于下腹部,可能因息肉牵拉肠壁或导致肠套叠所致,建议完善肠镜检查,确诊后可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3、排便改变
结肠息肉可能导致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出现里急后重感,与息肉刺激肠黏膜或影响肠蠕动有关,需通过肠镜评估息肉性质,部分患者需服用乳果糖调节肠道功能。
4、贫血
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等症状,多见于体积较大的绒毛状腺瘤,确诊后需及时切除息肉并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改善贫血。
结肠息肉患者术后应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定期进行结肠镜复查以监测复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