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次播放 时长01:14
68716次播放 时长00:56
65652次播放 时长01:04
83882次播放 时长02:22
89695次播放 时长02:16
76473次播放 时长02:11
92471次播放 时长02:17
64533次播放 时长02:08
李海东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整形外科
65188阅读
李海东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整形外科
60766阅读
邸志勇 黑龙江省医院 普通外科
18659阅读
Q: 乳腺疾病症状是什么
A:
乳腺疾病症状主要包括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疼痛、皮肤改变等。乳腺疾病按发展程度可分为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等。 乳房肿块是乳腺疾病最常见的症状,肿块质地、大小、活动度因疾病类型而异。乳腺增生多为多发、质韧肿块;乳腺癌肿块常为单发、质硬、边界不清。 乳头溢液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溢液多见于导管内乳头状瘤或乳腺癌。血性溢液需高度警惕恶性肿瘤可能。 乳房疼痛多与月经周期相关,周期性疼痛常见于乳腺增生;持续性疼痛可能提示乳腺炎或恶性肿瘤。疼痛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不一定相关。 皮肤改变包括皮肤凹陷、橘皮样变、红肿等。急性乳腺炎可见皮肤红肿热痛;乳腺癌晚期可能出现皮肤凹陷或溃疡。 建议女性每月进行乳房自检,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发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治。1、乳房肿块
2、乳头溢液
3、乳房疼痛
4、皮肤改变
A:
容易生气、心情不好可能增加乳腺疾病风险,常见相关疾病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等。 长期情绪波动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雌激素水平异常刺激乳腺组织增生。表现为乳房胀痛、结节感,可通过疏肝理气类中药调节。 负面情绪可能抑制免疫功能,增加乳腺感染概率。哺乳期女性可能出现红肿热痛,需配合抗生素治疗。 情绪应激可能促进雌激素敏感型良性肿瘤生长。肿块质地光滑可活动,较大时需手术切除。 慢性心理压力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癌细胞增殖。早期表现为无痛肿块,需综合手术及放化疗。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避免高脂饮食,定期进行乳腺专科检查,情绪管理可配合心理咨询或正念训练。1、乳腺增生
2、乳腺炎
3、乳腺纤维腺瘤
4、乳腺癌
A:
女性预防乳腺疾病可通过定期自查、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等方式实现。乳腺疾病的发生与激素水平、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相关。 每月月经结束后进行乳房自查,观察是否有肿块、皮肤凹陷等异常,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比例,适量补充优质蛋白,有助于维持激素平衡。 每周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帮助控制体重和调节内分泌。 保持BMI在正常范围,避免肥胖导致雌激素水平异常,降低乳腺疾病发生风险。 建议女性每年进行一次乳腺专科检查,40岁以上或有家族史者应增加检查频率,同时保持良好心态和规律作息。1、定期自查
2、健康饮食
3、适度运动
4、控制体重
Q: 乳腺疾病有哪些症状
A:
乳腺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乳房疼痛等,症状发展可能从早期局部表现逐渐进展为全身性症状。 早期多表现为单发无痛性肿块,质地硬且边界不清,可能与乳腺增生、纤维腺瘤等良性病变有关,也可能提示乳腺癌,需通过超声或钼靶检查鉴别。 非哺乳期出现血性、浆液性或脓性溢液,导管内乳头状瘤常表现为单孔血性溢液,乳腺癌可能导致多孔混浊溢液,需进行乳管镜检查。 进展期可能出现酒窝征、橘皮样变等皮肤凹陷,晚期可见卫星结节或溃疡,多与肿瘤侵犯库珀韧带或淋巴回流受阻相关。 周期性胀痛常见于乳腺增生,持续锐痛可能提示炎症或恶性肿瘤侵犯神经,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判断病因。 建议每月进行乳房自检,40岁以上女性定期乳腺筛查,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避免延误诊断。1、乳房肿块
2、乳头溢液
3、皮肤改变
4、乳房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