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败血症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等病原体侵入血液并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常见诱因包括肺炎、尿路感染、皮肤破损等,临床表现为高热、寒战、呼吸急促及意识模糊等。
1、感染源扩散
病原体从局部感染灶如肺部或伤口进入血液,可能与免疫力低下或侵入性医疗操作有关,需通过血培养确诊并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美罗培南或万古霉素治疗。
2、炎症反应失控
病原体毒素触发全身炎症因子风暴,导致器官损伤,常见于重症肺炎或腹腔感染,需监护生命体征并联合液体复苏与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支持治疗。
3、基础疾病诱发
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患易继发败血症,因免疫防御功能受损,需控制原发病同时加强抗感染,可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针对特定病原体的药物。
4、医疗相关感染
导管置入或术后伤口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医源性败血症,表现为突发高热伴感染指标升高,需移除感染源并依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方案。
败血症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出现持续发热或意识改变须立即就医,康复期需补充优质蛋白与维生素促进免疫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