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脾大(脾肿大)

脾大

脾大概述

脾大是重要的病理体征,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摸不到脾脏,如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脏边缘应认为脾脏肿大。脾脏体积增大是脾脏疾病的主要表现。脾大的原因可为两类:一类是感染性脾大;另一类是非感染性脾大。
  • 发病部位在哪里?上腹
  • 应该挂什么科?消化内科、普通外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贫血、腹水、脾大、凝血障碍 、肝病面容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血常规、肝胆B超、肝胆胰脾MRI、肝胆脾CT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无人群限制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蒋卫民

Q: 肝炎引起脾大怎么办

A:

肝炎引起脾大可通过抗病毒治疗、脾功能评估、门静脉高压控制和营养支持等方式干预。肝炎相关脾大通常由病毒复制活跃、门静脉压力升高、脾脏充血性肿大和凝血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1、抗病毒治疗

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活跃复制可导致肝纤维化,间接引发脾脏淤血。需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或索磷布韦等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同时监测肝功能及脾脏体积变化。

2、脾功能评估

脾亢进可能引发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降低。通过血常规和脾脏超声检查评估功能亢进程度,严重时需考虑脾动脉栓塞术或部分脾切除手术干预。

3、门静脉降压

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是脾大主因。可选用普萘洛尔、卡维地洛等β受体阻滞剂降低门脉压力,配合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预防出血。

4、营养管理

慢性肝病易合并营养不良加重脾大风险。建议高蛋白低脂饮食,补充维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必要时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维持正氮平衡。

定期复查腹部影像学监测脾脏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脾破裂,出现发热或腹痛加剧需立即就医。

石军

Q: 肝炎引起的脾大怎么办

A:

肝炎引起的脾大可通过抗病毒治疗、脾功能亢进干预、门静脉高压控制和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肝炎导致的脾大通常由病毒复制活跃、门静脉压力升高、脾脏淤血和免疫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是主要病因,表现为肝区隐痛、乏力。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或索磷布韦等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

2、脾功能亢进干预

脾脏过度破坏血细胞可能导致贫血或出血倾向。严重时需脾动脉栓塞术或部分脾切除,配合利可君片等升白细胞药物改善血象。

3、门静脉高压控制

肝硬化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引发脾淤血,伴随食管静脉曲张。可选用普萘洛尔降低门脉压力,必要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4、定期监测

每3-6个月复查腹部超声和血常规,关注脾脏体积变化及血小板计数。若出现呕血或腹水需立即就医。

患者应保持低盐软食,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脾破裂,严格戒酒并保证充足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

蒋天盛

Q: 肝大脾大是怎么回事严重吗

A:

肝大脾大可能由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是否严重需结合具体病因判断。

1、病毒性肝炎:

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肝脏炎症肿大,伴随乏力、黄疸,需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干扰素。

2、脂肪肝:

长期高脂饮食或酒精摄入引发肝细胞脂肪沉积,表现为右上腹闷胀,需戒酒并控制体重,必要时使用水飞蓟宾、双环醇、多烯磷脂酰胆碱。

3、肝硬化:

慢性肝病进展导致门静脉高压,伴随脾脏代偿性肿大,可能出现腹水,需护肝治疗如复方甘草酸苷、熊去氧胆酸,严重时需肝移植。

4、血液疾病:

白血病或骨髓纤维化等疾病引发造血器官异常肿大,伴随贫血或出血倾向,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羟基脲、芦可替尼。

建议患者完善超声、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避免饮酒及高脂饮食,规律作息减轻肝脏负担。

李渊

Q: 脾大的坏处

A:

脾大可能由感染、血液疾病、肝脏疾病、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长期未干预可能导致贫血、感染风险增加、消化功能受损等危害。

1. 贫血

脾功能亢进会破坏过多血细胞,导致贫血,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并补充铁剂、叶酸等。

2. 感染风险

脾大可能伴随免疫功能异常,增加细菌感染概率,尤其需警惕肺炎链球菌感染,必要时接种疫苗预防。

3. 消化压迫

肿大的脾脏可能压迫胃部引发早饱、腹胀,建议少食多餐,严重时需手术干预解除压迫。

4. 门脉高压

肝硬化导致的脾大会加重门静脉压力,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需通过降门脉压药物或介入治疗控制。

脾大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脾破裂,定期复查超声监测脾脏变化,饮食选择易消化食物减轻胃肠负担。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