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脾大(脾肿大)

脾大

脾大概述

脾大是重要的病理体征,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摸不到脾脏,如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脏边缘应认为脾脏肿大。脾脏体积增大是脾脏疾病的主要表现。脾大的原因可为两类:一类是感染性脾大;另一类是非感染性脾大。
  • 发病部位在哪里?上腹
  • 应该挂什么科?消化内科、普通外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贫血、腹水、脾大、凝血障碍 、肝病面容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血常规、肝胆B超、肝胆胰脾MRI、肝胆脾CT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无人群限制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曹广

Q: 脾大可以自己恢复吗

A:

脾大能否自行恢复取决于病因,轻度脾大可能随原发病改善而恢复,严重病理性脾大通常需要医疗干预。

1、生理性因素

妊娠或剧烈运动后暂时性脾大,去除诱因后多可自行恢复,无须特殊治疗,建议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变化。

2、感染因素

病毒性肝炎、EB病毒感染等可能导致脾大,控制感染后脾脏可能回缩,需针对病原体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阿昔洛韦等。

3、血液疾病

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血液病常伴随脾大,需化疗或靶向治疗,症状包括贫血、出血倾向,药物可选择羟基脲、芦可替尼等。

4、门脉高压

肝硬化导致的门脉高压性脾大需处理原发病,表现为腹水、食管静脉曲张,药物可用普萘洛尔、生长抑素,严重者需脾切除手术。

脾大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脾破裂,饮食选择易消化食物,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影像学评估脾脏变化。

李涛

Q: 脾大的危害都有什么严重吗

A:

脾大可能由感染、血液病、肝脏疾病、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危害程度与病因相关,严重时可导致脾功能亢进或破裂。

1、感染:

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引起脾脏暂时性肿大,通常表现为发热、乏力,治疗以抗感染为主,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奥司他韦等药物。

2、血液病:

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可能导致脾脏持续肿大,伴随贫血或出血倾向,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羟基脲、伊马替尼、利妥昔单抗。

3、肝脏疾病:

肝硬化可能引发门静脉高压导致脾大,伴有腹水或黄疸,需保肝治疗并控制门脉压力,可选用普萘洛尔、螺内酯、恩替卡韦等药物。

4、代谢异常:

戈谢病等遗传代谢病可能造成脾脏进行性增大,需酶替代治疗,常用药物包括伊米苷酶、他利苷酶α,同时需定期监测脾脏体积变化。

建议脾大患者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脾破裂,定期复查超声监测脾脏变化,出现左上腹剧痛需立即就医。

曹广

Q: 脾大最严重会怎么样

A:

脾大最严重可能导致脾功能亢进、自发性脾破裂、门静脉高压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1、脾功能亢进

脾脏过度破坏血细胞导致贫血、感染风险增加,需通过脾切除术或部分脾栓塞治疗,常用药物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免疫球蛋白。

2、自发性脾破裂

肿大的脾脏在外伤或轻微碰撞后易破裂出血,表现为突发腹痛和休克,需紧急手术切除脾脏并输血抢救。

3、门静脉高压

脾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能引发致命性呕血,需进行内镜下套扎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4、恶性肿瘤进展

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引起的脾大可能伴随全身转移,需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靶向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脾大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腹部超声,出现左上腹疼痛或呕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王雪梅

Q: 脾稍大的原因和危害脾大是什么原因

A:

脾大可能由感染性疾病、肝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长期未干预可能导致贫血、感染风险增加、脾功能亢进等危害。

1、感染性疾病

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感染可导致脾脏充血肿大,表现为左上腹隐痛、低热,需针对病原体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或干扰素治疗。

2、肝脏疾病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使脾脏血液回流受阻,伴随腹水、食管静脉曲张,需使用普萘洛尔降低门脉压力,严重时需脾切除或分流手术。

3、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淋巴瘤等会使脾脏异常增生,出现发热、皮下瘀斑,需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联合靶向治疗,必要时行脾区放疗。

4、代谢性疾病

戈谢病、尼曼匹克病等脂质代谢异常可致脾脏浸润性肿大,伴发育迟缓,需酶替代治疗如伊米苷酶,并限制脂质摄入。

建议定期体检监测脾脏大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脾破裂,出现持续发热或腹痛加剧需立即就医。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