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430次播放 时长01:51
80416次播放 时长02:18
Q: 肾损伤的临床表现
A:
肾损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排尿异常、水肿、高血压、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尿毒症表现。 早期常见尿量减少或夜尿增多,可能出现泡沫尿、血尿等,与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有关。 多从眼睑和下肢开始,呈凹陷性水肿,与钠水潴留和低蛋白血症相关,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水肿。 肾性高血压多为难治性,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有关,常伴头痛、眩晕等症状。 晚期可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贫血等全身症状,提示肾功能严重受损,需及时就医。 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检查肾功能,日常需控制盐分摄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监测血压和尿量变化。1、排尿异常
2、水肿
3、高血压
4、尿毒症表现
Q: 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伤症状
A:
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伤的典型症状包括血尿、蛋白尿、肾功能减退及高血压,病情发展可能从轻度尿检异常进展至肾功能衰竭。 镜下或肉眼血尿是早期常见表现,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炎症破裂导致,可伴随红细胞管型。需通过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或利妥昔单抗控制血管炎活动。 尿蛋白定量通常超过1克/24小时,反映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血管炎活动期需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调节治疗,同时监测尿蛋白变化。 血清肌酐进行性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能伴随少尿或无尿。急性期需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慢性期需控制血压和蛋白摄入。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导致血压升高,需使用ACEI/ARB类药物控制。严重高血压可能提示肾动脉受累,需血管影像学评估。 患者应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限制钠盐摄入并保持优质蛋白饮食,出现水肿或血压波动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1、血尿
2、蛋白尿
3、肾功能减退
4、高血压
Q: 肾损伤如何治疗
A:
肾损伤可通过控制基础疾病、药物治疗、透析治疗、肾移植等方式治疗。肾损伤通常由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肾炎、药物性肾损伤等原因引起。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肾损伤的常见原因,控制血压血糖有助于延缓肾功能恶化。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遵医嘱使用降压药或降糖药。 肾损伤可能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水肿、乏力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片、碳酸氢钠片、药用炭片等。 终末期肾病患者需进行透析治疗,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两种主要方式。透析治疗可替代部分肾功能,帮助清除体内代谢废物。 对于符合条件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肾移植是有效的治疗选择。移植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定期复查肾功能。 肾损伤患者应限制高盐高蛋白饮食,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复查肾功能指标。1、控制基础疾病
2、药物治疗
3、透析治疗
4、肾移植
Q: 哪些不良习惯会导致肾损伤
A:
肾损伤可能由长期憋尿、高盐饮食、滥用药物、慢性脱水等不良习惯引起,严重时可导致慢性肾病或肾功能衰竭。 尿液滞留易滋生细菌,可能引发尿路感染或膀胱压力升高,间接损伤肾脏。建议定时排尿,每日饮水量保持充足。 钠摄入过量会增加肾脏滤过负担,长期可能诱发高血压肾病。控制每日盐分摄入量,减少加工食品食用。 非甾体抗炎药或不明成分中药可能直接损害肾小管。需避免自行用药,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相对安全药物。 水分不足会导致尿液浓缩,增加肾结石风险。每日建议饮用白开水或淡茶水,避免以含糖饮料替代。 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出现持续腰痛或排尿异常应及时就医评估肾功能。1、长期憋尿
2、高盐饮食
3、滥用药物
4、慢性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