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

心肌炎概述

心肌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炎症性病变。多种因素如感染、物理和化学因素均可引起心肌炎,所造成的心肌损害的轻重程度差别很大,临床表现各异,轻症患者无任何症状,而重症患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可获得痊愈,有些患者在急性期之后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改变,可反复发生心力衰竭。
  • 发病部位在哪里?心脏
  • 应该挂什么科?心血管内科、普通内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胸闷、胸痛、心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心电图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青壮年人群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苏旭东

Q: 出现心肌炎症状怎么治疗

A:

心肌炎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器械辅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心肌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毒性反应等原因引起。

1、一般治疗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限制体力活动,避免加重心脏负担。饮食宜选择低盐、易消化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

2、药物治疗

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可使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需使用头孢曲松、阿奇霉素等抗生素。免疫调节可使用泼尼松、环磷酰胺等药物。

3、器械辅助

严重心律失常患者需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心功能衰竭患者可考虑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或体外膜肺氧合等生命支持设备。

4、手术治疗

终末期心肌炎患者可考虑心脏移植手术。合并室壁瘤或严重瓣膜病变者可能需要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或瓣膜修复手术。

心肌炎患者恢复期应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

王晓萍

Q: 出现心肌炎症状病因有哪些

A:

心肌炎症状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或毒素反应等原因引起。

1、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可能引发心肌炎,表现为胸痛、心悸、乏力等症状。治疗需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辅以卧床休息。

2、细菌感染

白喉杆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心肌炎,伴随发热、呼吸困难。需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曲松,严重时需住院监护。

3、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可能累及心肌,出现心律失常、水肿。需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环磷酰胺控制原发病。

4、药物或毒素反应

某些化疗药物、重金属中毒可损伤心肌细胞,导致心力衰竭。应立即停用致病因素,使用解毒剂如二巯丙醇,必要时血液净化治疗。

出现心肌炎症状需限制体力活动,低盐饮食,监测心率血压变化,急性期建议住院观察。

任冬梅

Q: 出现类似心肌炎症状怎么治疗

A:

出现类似心肌炎症状可通过休息观察、药物治疗、对症支持、住院治疗等方式干预。症状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反应、药物毒性等因素引起。

1、休息观察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减少心脏负荷,避免剧烈运动。监测心率血压变化,若出现胸闷加重或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

2、药物治疗

病毒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干扰素、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需用头孢曲松、阿奇霉素等抗生素。严禁自行使用激素类药物。

3、对症支持

心律失常者可选用美托洛尔、胺碘酮控制心率;心功能不全时可用呋塞米利尿。所有药物均需心电图监测下使用。

4、住院治疗

出现持续胸痛、血压下降等重症表现时,需住院进行静脉营养支持、氧疗及心电监护,必要时行临时起搏器植入。

恢复期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毫升以内,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心肌酶谱和心脏超声。

王晓萍

Q: 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的护理方法

A:

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可通过休息调整、饮食管理、症状监测、药物辅助等方式护理。

1、休息调整:

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减轻心脏负荷,促进心肌修复。

2、饮食管理:

选择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刺激性食物。

3、症状监测:

定期观察心率、血压变化,留意胸闷、心悸等症状,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4、药物辅助:

遵医嘱使用辅酶Q10、曲美他嗪、维生素C等药物,帮助改善心肌代谢。

恢复期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感染,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逐步恢复日常活动。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