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546次播放 时长02:53
原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呼吸内科
71615阅读
马晓斌 山东省立医院 呼吸内科
57703阅读
A:
感冒加高原反应可通过吸氧治疗、药物缓解、调整活动强度、补充水分等方式解决。高原反应通常由低氧环境、快速上升海拔、寒冷刺激、基础疾病等因素引起。 低流量吸氧可快速缓解缺氧症状,便携式氧气瓶或酒店供氧设备均可使用,需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导致氧中毒。 布洛芬可减轻头痛发热,地塞米松能预防脑水肿,乙酰唑胺有助于加速高原适应。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医嘱,避免与感冒药成分重复。 立即停止登山等耗氧活动,保持静卧休息。感冒期间肺功能下降,剧烈活动会加重心肺负担,建议72小时内不再继续上升海拔。 每日饮水量应达到3-4升,可饮用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高原环境下呼吸道水分蒸发加快,脱水会加剧血液黏稠度和缺氧症状。 出现意识模糊、咳粉红色泡沫痰等严重症状时须立即下撤就医,恢复期间宜进食易消化高碳水食物,避免吸烟饮酒加重缺氧。1、吸氧治疗
2、药物缓解
3、调整活动
4、补充水分
Q: 出现了高原反应怎么治疗
A:
高原反应可通过吸氧、休息、药物缓解、返回低海拔等方式治疗。高原反应通常由缺氧、快速登高、个体差异、基础疾病等原因引起。 低流量吸氧可快速缓解缺氧症状,便携式氧气瓶适用于轻度高原反应,严重者需使用医用氧气设备。 立即停止活动并保持平卧体位,避免进一步耗氧,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机体适应高原环境。 乙酰唑胺可促进碳酸氢盐排泄,地塞米松能减轻脑水肿,布洛芬可缓解头痛症状,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对于出现意识障碍或肺水肿的重症患者,必须立即下撤至海拔3000米以下区域,必要时进行医疗转运。 进入高原前应阶梯式适应海拔变化,避免剧烈运动,适量补充碳水化合物,随身携带应急药物,慢性病患者需提前进行高原适应评估。1、吸氧
2、休息
3、药物缓解
4、返回低海拔
A:
高原反应可通过吸氧、药物缓解、适应调整、及时就医等方式解决。高原反应通常由缺氧、快速上升、个体差异、基础疾病等原因引起。 便携式氧气瓶或吸氧设备可快速缓解缺氧症状,适用于轻度头痛、气短等初期高原反应。 乙酰唑胺可帮助加速适应,地塞米松减轻脑水肿,布洛芬缓解头痛,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休息,分阶段上升高度,每日海拔上升不超过300米有助于身体逐步适应。 出现意识模糊、剧烈呕吐、咳粉红色泡沫痰等严重症状时,须立即下撤至低海拔地区并就医治疗。 进入高原前避免饮酒,适量补充碳水化合物,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预防高原反应,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终止行程。1、吸氧
2、药物缓解
3、适应调整
4、及时就医
Q: 小孩高原反应吃什么药
A:
儿童高原反应可遵医嘱使用乙酰唑胺、地塞米松、布洛芬等药物缓解症状,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精神状态与血氧变化。 乙酰唑胺可帮助加速高原适应,减少头痛和呼吸困难;地塞米松用于防治脑水肿;布洛芬可缓解头痛发热等不适症状。 家长需定时监测孩子心率、呼吸频率及口唇指甲颜色,发现嗜睡、呕吐或步态不稳等神经系统症状应立即就医。 建议家长携带便携式氧气瓶,在海拔超过3000米地区活动时,孩子出现明显气促可临时低流量吸氧缓解症状。 进入高原前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分阶段适应海拔变化,途中适量补充含糖饮品维持能量。 高原反应期间宜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条,避免油腻饮食,症状持续或加重需立即终止行程并就医。一、药物
二、家长观察
三、氧疗准备
四、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