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903次播放 时长02:51
Q: 三尖瓣关闭不全什么原因
A:
三尖瓣关闭不全可能由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肺动脉高压、先天性三尖瓣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轻度反流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有关。 风湿热反复发作导致瓣膜增厚粘连,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促,需使用地高辛片、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药物控制心衰,严重者需瓣膜修复手术。 细菌侵蚀瓣膜引发穿孔,伴随发热和栓塞症状,需静脉注射青霉素钠、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合并心力衰竭时加用硝酸异山梨酯片。 右心室压力增高致瓣环扩张,出现下肢水肿和颈静脉怒张,需使用西地那非片、波生坦片降低肺动脉压,限制钠盐摄入。 Ebstein畸形等先天疾病导致瓣叶移位,儿童期即可出现紫绀,需根据病情选择三尖瓣成形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 定期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监测病情进展,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1、风湿性心脏病
2、感染性心内膜炎
3、肺动脉高压
4、先天性发育异常
A:
三尖瓣关闭不全可以尝试中药辅助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西医规范治疗。中药治疗主要针对轻度功能性反流,严重器质性病变仍需手术干预。 丹参、三七等中药可改善心肌微循环,适用于轻度反流伴胸闷症状,需配合超声定期复查。 茯苓、泽泻等利尿类中药可缓解右心衰竭引起的水肿,但电解质紊乱者慎用。 黄芪、人参等补益类药物可能改善心功能,但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变化。 苦参、黄连等对心律失常型反流可能有益,严重房颤患者仍需抗凝治疗。 建议限制钠盐摄入并避免剧烈运动,中重度反流患者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出现下肢水肿或呼吸困难应及时就诊。1、活血化瘀
2、利水消肿
3、补气强心
4、调节心律
A:
三尖瓣关闭不全多数情况下无须立即手术,手术时机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年龄及合并症综合评估,通常建议手术年龄为40-60岁。手术决策主要与瓣膜损伤程度、心脏功能状态、症状进展速度等因素有关。 轻度反流可通过定期随访和药物控制,中重度反流伴心脏扩大时需考虑手术修复或置换。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呋塞米、血管扩张剂硝酸异山梨酯、抗凝药华法林。 出现右心衰竭症状如水肿、肝大时需手术干预。心脏超声显示右心室功能下降是重要手术指征,需联合使用地高辛、螺内酯等改善心功能药物。 短期内症状急剧恶化者应尽早手术,缓慢进展者可保守观察。合并肺动脉高压时需使用波生坦等靶向药物延缓病情。 40岁以下患者优先考虑修复术,60岁以上需评估手术耐受性。合并冠心病者可能需冠状动脉搭桥联合瓣膜手术。 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并监测体重,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病情变化,出现气促加重或下肢水肿及时就诊。1、瓣膜损伤程度
2、心脏功能状态
3、症状进展速度
4、年龄与合并症
A:
三尖瓣关闭不全多数情况无须立即手术,手术时机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主要影响因素有症状进展、心脏功能、合并症、年龄等。 轻度反流无心力衰竭症状者可长期观察,中重度反流伴活动后气促或下肢水肿时需评估手术必要性。 右心室明显扩大或收缩功能下降是手术指征,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超过40毫米需考虑干预。 合并左心瓣膜病变需同期手术,继发于肺动脉高压者需先控制原发病。 儿童患者尽量延迟至骨骼发育成熟后手术,老年患者需综合评估手术耐受性。 建议定期复查心脏超声,避免剧烈运动,限制钠盐摄入,出现呼吸困难或乏力症状及时就诊心外科。1、症状进展
2、心脏功能
3、合并症
4、年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