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00次播放 时长03:22
49955次播放 时长02:27
59656次播放 时长02:27
58930次播放 时长02:26
60346次播放 时长02:30
Q: 小儿心肌炎怎么办
A:
小儿心肌炎可通过休息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对症治疗等方式干预。小儿心肌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反应、药物毒性等原因引起。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限制活动减轻心脏负荷,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吸氧及静脉营养支持。 病毒性心肌炎可选用干扰素α、更昔洛韦、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监测肝肾功能。 重症患儿可短期应用静脉免疫球蛋白或糖皮质激素,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家长需密切观察有无继发感染迹象。 针对心律失常可用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心力衰竭时需使用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所有用药须严格遵医嘱。 家长应保持患儿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出现气促或面色苍白需立即就医。1、休息支持治疗
2、抗病毒治疗
3、免疫调节治疗
4、对症治疗
Q: 小儿心肌炎怎么确诊
A:
小儿心肌炎可通过心肌酶谱检测、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和心内膜心肌活检等方式确诊,具体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综合判断。 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等指标升高,提示心肌损伤。家长需配合医生完成静脉采血,急性期需重复检测动态观察。 常见ST-T改变、心律失常等异常表现。建议家长在孩子安静状态下配合检查,哭闹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 观察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可见心室扩大或收缩功能减低。检查前家长需安抚儿童情绪,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心内膜心肌活检是诊断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操作。医生会根据病情评估必要性,家长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确诊后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饮食选择易消化食物,遵医嘱使用营养心肌药物并定期复查心脏功能。1、心肌酶谱检测
2、心电图检查
3、心脏超声
4、心肌活检
Q: 小儿心肌炎的症状
A:
小儿心肌炎的症状主要包括早期乏力、活动后气促,进展期可能出现胸闷胸痛、心率失常,终末期可表现为心力衰竭甚至休克。 患儿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活动后呼吸频率加快,部分伴有低热。建议家长监测体温并记录日常活动耐量变化。 胸骨后压迫感或针刺样疼痛常见,听诊可闻及心音低钝或奔马律。家长需警惕孩子拒绝平卧、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表现。 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尿量减少等循环衰竭体征,可能伴随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失常,需立即急诊处理。 患儿出现持续心悸或呼吸急促时应及时心内科就诊,恢复期需限制剧烈运动并保证优质蛋白摄入。1、早期表现
2、进展期症状
3、终末期表现
Q: 小儿心肌炎是怎么引起的
A:
小儿心肌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反应异常、药物或毒素刺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免疫调节、对症支持等方式干预。 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是主要诱因,患儿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建议家长遵医嘱使用干扰素喷雾剂、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 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袭心肌组织,常伴咽痛、皮疹等表现。家长需配合医生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治疗。 风湿热、川崎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心肌损伤,可见关节肿痛、草莓舌等特征。需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醋酸泼尼松片等免疫抑制剂。 某些化疗药物或重金属中毒可能诱发炎症,表现为心律失常、呕吐等。应立即停用可疑物质,并使用二巯丙磺酸钠注射液等解毒剂。 患儿发病期间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蒸蛋等流质食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1、病毒感染
2、细菌感染
3、免疫反应异常
4、药物毒素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