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小儿房室性传导阻滞、小儿房室阻滞)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概述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又称房室阻滞,指房室间正常传导途径发生传导延迟,部分或全部阻滞。常见病因为器质性心脏病,各种心肌炎,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影响;心脏传导阻滞可发生于传导系统上任何一处,包括窦房结与心房之间、心房肌、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及其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及心室肌。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为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激动在房室交界区、...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心脏
  • 应该挂什么科?小儿心脏外科、小儿心内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疲乏、心动过缓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心电图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所有儿童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王雪梅

Q: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吗

A: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多数属于轻度心脏传导异常,严重程度需根据分型判断,一度通常无害,二度可能需观察,三度需紧急干预。

1、一度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仅表现为PR间期延长,患儿通常无症状,可能与先天性因素或心肌炎早期有关,无须特殊治疗,定期心电图复查即可。

2、二度阻滞

二度I型多为良性,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有关,表现为偶发心搏脱落;二度II型可能进展为三度阻滞,需心内科评估是否安装起搏器。

3、三度阻滞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导致心房心室收缩分离,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或母体抗体攻击胎儿传导系统,需永久起搏器植入维持心率。

4、罕见病因

莱姆病心肌炎、遗传性长QT综合征等可能引发严重传导阻滞,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合并晕厥或心力衰竭时需紧急处理。

建议家长定期监测患儿心率及运动耐力,避免剧烈活动,出现面色苍白或晕厥立即就医,营养均衡有助于心肌修复。

王雪梅

Q: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怎么治疗

A: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可通过药物干预、心脏起搏器植入、病因治疗及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通常由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药物副作用或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1、药物干预

轻度一度或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可遵医嘱使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改善传导功能,需密切监测心率变化。

2、起搏器植入

二度II型或三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晕厥发作时,需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防止阿斯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3、病因治疗

继发于心肌炎或风湿热者需积极抗感染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能需手术矫正解剖异常。

4、定期监测

无症状的一度阻滞需定期心电图随访,家长需记录患儿日常活动耐量及有无头晕、乏力等异常表现。

建议家长避免让患儿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出现心率低于40次/分或意识丧失时需立即就医。

王雪梅

Q: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

A: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心电图特征、临床表现、动态心电图监测及电生理检查等依据。

1、心电图特征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延长超过年龄正常值;二度Ⅰ型可见PR间期逐渐延长至QRS波脱落;三度阻滞显示心房与心室电活动完全分离。

2、临床表现

一度阻滞多无症状;二度阻滞可能出现心悸或乏力;三度阻滞可伴晕厥、心力衰竭,严重者发生阿-斯综合征。

3、动态心电图

通过24小时监测捕捉阵发性传导阻滞,评估心室率最慢值及长间歇持续时间,对间歇性症状患儿尤为重要。

4、电生理检查

用于明确阻滞部位,希氏束电图可区分房室结区与希浦系统病变,指导治疗方案选择。

家长发现孩子存在心率异常或晕厥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心电图筛查,确诊后需定期随访心功能并避免剧烈运动。

王雪梅

Q: 怎样预防小儿房室传导阻滞

A:

预防小儿房室传导阻滞需从避免诱因、定期监测、控制原发病及遗传咨询四方面入手,重点在于减少心脏损伤因素和早期干预。

1、避免诱因

减少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等,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或心脏毒性药物,孕妇需规范产检以降低胎儿心脏发育异常风险。

2、定期监测

对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肌炎患儿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家长需关注孩子有无乏力、晕厥等异常表现并及时就医。

3、控制原发病

积极治疗风湿热、心肌炎等可能损伤传导系统的疾病,使用阿司匹林抗炎或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防止病情进展累及房室结。

4、遗传咨询

对有家族性传导阻滞病史的夫妇建议孕前基因检测,孕期通过胎儿超声心动图筛查传导异常,必要时进行产前诊断。

保持均衡营养摄入,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律失常,出现心率过缓或漏搏症状时需立即心内科就诊评估是否需要起搏器治疗。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