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26次播放 时长02:10
57903次播放 时长02:24
Q: 产后虚脱是怎么回事
A:
产后虚脱可能由分娩失血过多、产程体力消耗过大、电解质紊乱、产后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治疗、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休息调整等方式缓解。 分娩过程中失血超过500毫升可能导致血容量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建议立即静脉补液,可选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扩容剂,同时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产程过长或难产会造成肌肉乳酸堆积,引发全身乏力、冷汗等症状。需卧床休息并补充葡萄糖溶液,配合口服补液盐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产后大量排汗及哺乳易导致低钠低钾,可能出现肌肉痉挛、心悸。可通过静脉输注氯化钾注射液纠正,日常多食用香蕉、橙子等富钾食物。 会阴伤口或子宫感染可能引发发热性虚脱,常伴恶露异味。需进行血培养检查,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治疗,保持会阴清洁干燥。 产后24小时内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饮食宜少量多餐,选择猪肝粥、红枣汤等易消化补血食物,避免突然起床活动诱发体位性低血压。1、分娩失血
2、体力透支
3、电解质失衡
4、产褥感染
Q: 产后虚脱的症状诊断
A:
产后虚脱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出汗过多,严重时可出现意识模糊或晕厥。症状发展通常从早期疲劳感逐渐进展至循环功能障碍。 产妇可能因分娩失血、能量消耗过大导致肌肉无力,表现为持物困难或站立不稳。建议卧床休息并补充口服补液盐,可遵医嘱使用生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 与血容量不足或体位性低血压相关,常伴随视物旋转感。需监测血压变化,可考虑使用盐酸米多君片、屈昔多巴胶囊或生脉饮口服液。 多由电解质紊乱或心脏代偿性心动过速引起,自觉心跳剧烈伴胸闷。需完善心电图检查,必要时使用门冬氨酸钾镁片、盐酸普罗帕酮片或稳心颗粒。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全身冷汗或潮热,可能继发体温调节失衡。需保持环境通风,可选用玉屏风颗粒、虚汗停颗粒或牡蛎散等中成药调理。 产后应加强营养摄入,选择高铁高蛋白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每日分次少量饮水,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诱发症状加重。1、乏力
2、头晕
3、心悸
4、出汗异常
Q: 产后虚脱了应该怎么补
A:
产后虚脱可通过饮食调理、营养补充、中药调理、适度运动等方式改善,通常由分娩失血、能量消耗过度、气血不足、产后感染等原因引起。 增加优质蛋白和铁元素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黑芝麻等,少量多餐避免胃肠负担。产后第一周以流质食物为主,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遵医嘱补充铁剂纠正贫血,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必要时静脉补充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素。 气血两虚可遵医嘱服用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方剂,中成药如复方阿胶浆、生脉饮。需辨证施治避免误补。 产后24小时后开始床上翻身活动,逐步进行凯格尔运动、腹式呼吸等低强度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和体能恢复。 保持每日8-10小时睡眠,哺乳期每日需增加500大卡热量摄入,注意会阴伤口护理,出现发热或出血异常需及时就医。1. 饮食调理
2. 营养补充
3. 中药调理
4. 适度运动
Q: 产后虚脱是什么意思
A:
产后虚脱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因失血、体力消耗或体液失衡导致的突发性虚弱状态,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等症状。 分娩过程中大量失血可能导致血容量不足,引发虚脱。需及时输血或补液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右旋糖酐铁注射液、琥珀酸亚铁片、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产程中出汗、呕吐及出血易导致电解质紊乱。可通过静脉补充氯化钠、葡萄糖酸钙、口服补液盐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长时间分娩消耗体力,造成能量耗竭。需卧床休息并补充营养,可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复合维生素注射液。 产褥感染可能导致全身炎症反应,与体温调节紊乱有关。需进行血培养后使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阿奇霉素等抗感染治疗。 建议产妇保持充足休息,分次少量饮用淡盐水或糖水,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变化,出现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1. 失血过多
2. 体液失衡
3. 产程过长
4. 感染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