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633次播放 时长03:05
83113次播放 时长01:51
Q: 小儿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
A:
小儿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是原发性肺结核,其次为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肺结核和骨关节结核。原发性肺结核占儿童结核病的大多数,通常表现为肺部原发综合征。 原发性肺结核是儿童初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病变,主要表现为低热、咳嗽、盗汗等症状。胸部X线可见原发综合征表现,包括肺部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脑膜所致,多见于婴幼儿。患儿可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表现,脑脊液检查有助于确诊。该病进展快,需及时抗结核治疗。 粟粒性肺结核是结核杆菌血行播散所致,X线胸片可见双肺均匀分布的粟粒样结节。患儿常有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危重需住院治疗。 骨关节结核好发于脊柱、髋关节等部位,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脊柱结核可导致驼背畸形,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防残疾至关重要。 儿童结核病应早发现早治疗,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有无长期低热、咳嗽、体重不增等症状,及时就医检查。治疗期间要保证营养摄入,遵医嘱规范用药。1、原发性肺结核
2、结核性脑膜炎
3、粟粒性肺结核
4、骨关节结核
Q: 小儿结核病治疗原则
A:
小儿结核病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早期联合用药、规律全程治疗、适量用药、个体化方案,需严格遵循抗结核药物使用规范。 确诊后立即启动抗结核治疗,可选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药物联合使用,家长需每日监督服药,避免延误导致病灶扩散。 采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药联用方案,可覆盖快速繁殖菌和休眠菌,家长需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肝功能异常。 全疗程需6-9个月,强化期2个月后进入巩固期,家长需设置服药提醒,避免漏服导致耐药性产生。 即使症状消失也须完成规定疗程,家长需定期复查胸片和痰培养,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方案。 治疗期间应保证高蛋白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A/D,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1、早期治疗
2、联合用药
3、规律用药
4、全程治疗
Q: 小儿结核病早期症状
A:
小儿结核病早期症状主要有低热、食欲减退、体重不增、夜间盗汗、咳嗽等表现,需警惕病情进展。 体温持续在37.5-38℃之间,午后或夜间明显,家长需每日监测体温并记录变化趋势。 进食量明显减少,对喜爱食物兴趣下降,家长需准备易消化高热量食物如米粥、蒸蛋等。 生长曲线出现平台期或下降,家长需每月测量体重并与标准曲线对比。 入睡后头颈部明显出汗需更换衣物,家长需保持卧室通风并选用吸汗材质寝具。 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和胸部影像学检查,治疗期间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1、低热
2、食欲减退
3、体重不增
4、夜间盗汗
Q: 小儿结核病如何确诊
A:
小儿结核病可通过结核菌素试验、胸部X线检查、痰液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确诊,具体需结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综合判断。 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观察皮肤反应,阳性结果提示结核感染可能,家长需配合医生记录注射后48-72小时局部硬结直径。 可发现肺部原发综合征、粟粒性结核等特征性改变,家长需安抚儿童保持体位配合检查,必要时需重复进行。 采集晨起深部痰液进行抗酸染色和培养检查,阳性结果可确诊,家长需指导儿童正确咳痰并避免样本污染。 采用PCR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具有快速敏感的特点,适用于痰液、胃液等样本检测。 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抗结核治疗,家长应做好用药监督和营养支持,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1、结核菌素试验
2、胸部X线检查
3、痰液培养
4、分子生物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