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概述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meningitis)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肺外结核病型,也是小儿结核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常在初染结核1年内发生,尤其在初染结核3~6个月内发病最高。由于卡介苗的广泛接种及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其发病率已明显减少。但由于防治工作开展不够平衡,有些地区本病仍较常见,所发现的患者仍以晚期为多。...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头部
  • 应该挂什么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发热、畏寒、头痛、意识障碍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血常规、脑脊液检测、头部MRI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多见于儿童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王雪梅

Q: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怎么治

A: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降低颅内压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等方式治疗。小儿结核性脑膜炎通常由结核杆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未接种卡介苗等原因引起。

1、抗结核药物治疗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可杀灭结核杆菌,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原则,家长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

2、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

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药物可减轻脑膜炎症反应,降低颅内压,家长需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库欣综合征等副作用。

3、降低颅内压治疗

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剂可缓解脑水肿,需监测电解质平衡,家长应注意患儿尿量及意识状态。

4、营养支持治疗

高蛋白高热量饮食配合维生素B6补充,可预防异烟肼导致的周围神经炎,家长需保证患儿营养摄入。

患儿需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家长应定期监测体温和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抽搐或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

袁俊丽

Q: 晚期结核性脑膜炎可以治好吗

A:

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治疗难度较大,但通过规范抗结核治疗、糖皮质激素辅助、脱水降颅压、营养支持等综合干预可改善预后。

1、抗结核治疗

需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强化治疗,疗程需延长至18-24个月,药物需通过血脑屏障。

2、激素辅助

地塞米松可减轻脑膜炎症反应和脑水肿,但需严格监测血糖血压,疗程约6-8周后逐渐减量。

3、脱水治疗

甘露醇或甘油果糖可降低颅内压,需配合监测电解质平衡,严重脑积水需考虑脑室引流术。

4、营养支持

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配合肠内营养剂,纠正低蛋白血症,必要时静脉补充白蛋白和维生素B族。

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避光,定期复查脑脊液和影像学,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者需早期康复训练。

龙振昼

Q: 结核性脑膜炎注意事项

A: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属于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需严格遵循抗结核治疗、监测并发症、营养支持和预防传播等注意事项。

1、规范用药

全程足量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抗结核药物组合,治疗周期通常需12个月以上,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

2、监测症状

密切观察头痛程度、体温变化及意识状态,警惕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形成,定期复查脑脊液指标和头颅影像学检查。

3、营养管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纠正因发热消耗和药物性肝损伤导致的营养不良。

4、隔离防护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需呼吸道隔离,患者分泌物需消毒处理,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

保持病房通风良好,协助患者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康复期可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和肢体活动锻炼。

徐秀亮

Q: 结核性脑膜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A:

结核性脑膜炎可能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结核病扩散、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结核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结核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经血行播散至脑膜是主要病因,表现为发热头痛颈强直,需联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

2、免疫缺陷

HIV感染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免疫功能受损,易发生结核播散,除抗结核治疗外需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必要时使用胸腺肽增强免疫。

3、结核播散

肺结核或其他肺外结核病灶中的细菌入血,伴随咳嗽盗汗消瘦等症状,需完善胸部CT排查原发灶,强化抗结核治疗至少12个月。

4、遗传因素

NRAMP1基因突变人群对结核分枝杆菌易感性增高,家族中有结核病史者需定期筛查,早期发现可选用乙胺丁醇替代肝毒性药物。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应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卧床期间定期翻身预防压疮,康复期进行认知功能训练,所有治疗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