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523次播放 时长01:51
68008次播放 时长01:43
85444次播放 时长01:55
81660次播放 时长02:03
91501次播放 时长01:37
81139次播放 时长02:21
56091次播放 时长02:11
84578次播放 时长01:51
Q: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怎么治
A: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降低颅内压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等方式治疗。小儿结核性脑膜炎通常由结核杆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未接种卡介苗等原因引起。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可杀灭结核杆菌,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原则,家长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 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药物可减轻脑膜炎症反应,降低颅内压,家长需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库欣综合征等副作用。 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剂可缓解脑水肿,需监测电解质平衡,家长应注意患儿尿量及意识状态。 高蛋白高热量饮食配合维生素B6补充,可预防异烟肼导致的周围神经炎,家长需保证患儿营养摄入。 患儿需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家长应定期监测体温和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抽搐或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1、抗结核药物治疗
2、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
3、降低颅内压治疗
4、营养支持治疗
A:
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治疗难度较大,但通过规范抗结核治疗、糖皮质激素辅助、脱水降颅压、营养支持等综合干预可改善预后。 需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强化治疗,疗程需延长至18-24个月,药物需通过血脑屏障。 地塞米松可减轻脑膜炎症反应和脑水肿,但需严格监测血糖血压,疗程约6-8周后逐渐减量。 甘露醇或甘油果糖可降低颅内压,需配合监测电解质平衡,严重脑积水需考虑脑室引流术。 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配合肠内营养剂,纠正低蛋白血症,必要时静脉补充白蛋白和维生素B族。 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避光,定期复查脑脊液和影像学,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者需早期康复训练。1、抗结核治疗
2、激素辅助
3、脱水治疗
4、营养支持
Q: 结核性脑膜炎注意事项
A: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属于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需严格遵循抗结核治疗、监测并发症、营养支持和预防传播等注意事项。 全程足量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抗结核药物组合,治疗周期通常需12个月以上,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 密切观察头痛程度、体温变化及意识状态,警惕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形成,定期复查脑脊液指标和头颅影像学检查。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纠正因发热消耗和药物性肝损伤导致的营养不良。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需呼吸道隔离,患者分泌物需消毒处理,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 保持病房通风良好,协助患者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康复期可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和肢体活动锻炼。1、规范用药
2、监测症状
3、营养管理
4、隔离防护
A:
结核性脑膜炎可能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结核病扩散、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结核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结核分枝杆菌经血行播散至脑膜是主要病因,表现为发热头痛颈强直,需联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 HIV感染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免疫功能受损,易发生结核播散,除抗结核治疗外需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必要时使用胸腺肽增强免疫。 肺结核或其他肺外结核病灶中的细菌入血,伴随咳嗽盗汗消瘦等症状,需完善胸部CT排查原发灶,强化抗结核治疗至少12个月。 NRAMP1基因突变人群对结核分枝杆菌易感性增高,家族中有结核病史者需定期筛查,早期发现可选用乙胺丁醇替代肝毒性药物。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应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卧床期间定期翻身预防压疮,康复期进行认知功能训练,所有治疗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1、结核感染
2、免疫缺陷
3、结核播散
4、遗传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