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83次播放 时长03:25
96491次播放 时长02:45
87329次播放 时长02:11
87906次播放 时长02:07
57953次播放 时长02:03
55286次播放 时长02:00
58690次播放 时长02:00
52816次播放 时长02:28
Q: 结肠息肉一定要手术吗
A:
多数结肠息肉无须手术,处理方式主要有定期随访、内镜下切除、药物治疗、手术切除。 直径小于5毫米的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可每1-2年复查肠镜,暂无须特殊处理。 腺瘤性息肉或直径超过5毫米的息肉需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可能与长期高脂饮食、慢性炎症刺激有关,常伴随便潜血阳性。 炎性息肉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酪酸梭菌活菌等药物控制肠道炎症。 直径超过2厘米的广基息肉或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需外科手术,可能与遗传性息肉病相关,易出现腹痛腹泻症状。 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期肠镜复查。1、定期随访
2、内镜下切除
3、药物治疗
4、手术切除
Q: 结肠息肉的症状及治疗
A:
结肠息肉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贫血等表现,治疗方式包括内镜下切除、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定期随访。 便血是结肠息肉常见症状,血液多附着于粪便表面,颜色鲜红或暗红,可能与息肉表面糜烂或溃疡有关,可通过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息肉较大时可引起腹部隐痛或不适,多位于下腹部,可能因息肉牵拉肠壁或导致肠套叠所致,建议完善肠镜检查,确诊后可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结肠息肉可能导致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出现里急后重感,与息肉刺激肠黏膜或影响肠蠕动有关,需通过肠镜评估息肉性质,部分患者需服用乳果糖调节肠道功能。 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等症状,多见于体积较大的绒毛状腺瘤,确诊后需及时切除息肉并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改善贫血。 结肠息肉患者术后应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定期进行结肠镜复查以监测复发情况。1、便血
2、腹痛
3、排便改变
4、贫血
Q: 结肠息肉是怎么回事
A:
结肠息肉可能由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高脂低纤维饮食、年龄增长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内镜下切除、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疾病会导致结肠黏膜异常增生,表现为便血或腹痛,建议基因检测和早期筛查,药物可选用塞来昔布胶囊、舒林酸片、美沙拉嗪肠溶片。 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炎症反复损伤肠黏膜,可能伴随腹泻黏液便,需控制原发病,药物可选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奥沙拉秦钠胶囊、酪酸梭菌活菌散。 长期摄入红肉或缺乏膳食纤维可能增加息肉风险,调整饮食结构后部分小息肉可自行消退,无须特殊用药。 50岁以上人群肠黏膜修复能力下降,息肉发生率显著上升,建议每5年进行肠镜筛查,发现腺瘤性息肉需及时切除。 日常需增加全谷物和蔬菜水果摄入,限制加工肉制品,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肠镜。1、遗传因素
2、炎症刺激
3、饮食因素
4、年龄因素
Q: 结肠息肉吃什么药控制治疗
A:
结肠息肉的治疗药物主要有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奥沙拉秦等,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息肉类型和病情选择用药。 美沙拉嗪适用于炎症性肠病相关的息肉,通过抑制肠道炎症反应控制息肉发展,可能出现头痛或胃肠不适等副作用。 柳氮磺吡啶常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伴发的息肉,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需注意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 奥沙拉秦针对轻度至中度结肠炎性息肉,在肠道局部发挥抗炎效果,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和腹部绞痛。 特殊情况下可能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硫唑嘌呤等,需严格遵循专科医师处方。 结肠息肉患者应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定期进行肠镜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处理。1、美沙拉嗪
2、柳氮磺吡啶
3、奥沙拉秦
4、其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