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307次播放 时长03:13
59300次播放 时长02:02
51731次播放 时长02:07
58546次播放 时长02:53
54272次播放 时长02:13
Q: 念珠菌性口角炎是什么症状
A:
念珠菌性口角炎主要表现为口角潮红、皲裂、糜烂、白色伪膜,症状发展可分为早期红斑脱屑、进展期皲裂疼痛、慢性期色素沉着。 口角对称性红斑伴细小鳞屑,局部轻微瘙痒,可能与舔唇习惯或维生素B2缺乏有关,保持干燥并补充复合维生素B可缓解。 口角出现放射状裂纹伴黄白色分泌物,张口疼痛明显,常见于糖尿病患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者,需抗真菌治疗如制霉菌素乳膏。 慢性期可见口角褐色色素沉着及增厚皱褶,多因反复感染未规范治疗所致,需联合口服氟康唑及局部保湿修复。 避免舔咬口角,进食后及时清洁,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同步控制血糖,症状持续超过两周应就诊皮肤科或口腔黏膜科。1、早期表现
2、进展期症状
3、终末期特征
Q: 念珠菌性口角炎是什么意思
A:
念珠菌性口角炎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角皮肤黏膜病变,主要表现为口角潮红、皲裂、糜烂伴白色伪膜,常见诱因有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糖尿病控制不佳、局部潮湿刺激等。 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破坏皮肤屏障,其分泌的蛋白水解酶和磷脂酶会溶解角质细胞,导致口角黏膜出现裂隙性损害。 双侧口角对称性发红、脱屑,进展期出现放射状裂纹和黄色结痂,严重时可见灰白色伪膜覆盖,伴随灼痛感和张口受限。 婴幼儿、戴义齿的老年人、HIV感染者等免疫缺陷者,以及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哮喘患者发病率较高。 通过氢氧化钾镜检发现菌丝可确诊,局部可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克霉唑乳膏或咪康唑口腔贴片,严重者需口服氟康唑。 保持口周干燥清洁,避免舔舐口角,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者应定期口腔检查。1、病因机制
2、典型症状
3、易感人群
4、诊断治疗
Q: 念珠菌性口角炎是什么样子
A:
念珠菌性口角炎主要表现为口角潮红、皲裂、糜烂伴白色假膜,常见于免疫力低下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人群,属于真菌感染性口角炎。 单侧或双侧口角皮肤发红,出现浅表裂纹,伴有轻微灼痛感,进食刺激性食物时症状加重。 口角区形成放射状糜烂面,表面覆盖乳白色假膜,可剥离露出充血基底,张口时易出血,可能伴随口周皮肤干燥脱屑。 病变区白色假膜镜检可见念珠菌菌丝,常合并舌苔增厚或口腔黏膜白色斑块,婴幼儿可能拒绝进食。 部分患者伴有口腔灼烧感或金属味觉,长期未愈者可出现口角色素沉着及瘢痕形成。 保持口周清洁干燥,避免舔舐口角,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反复发作建议皮肤科就诊。1、早期表现:
2、进展期:
3、典型特征:
4、伴随症状:
Q: 念珠菌性口角炎是什么病
A:
念珠菌性口角炎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属于真菌性口炎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口角潮红、皲裂、糜烂伴白色假膜,常见于免疫力低下者、婴幼儿或长期使用抗生素人群。 白色念珠菌过度增殖是直接诱因,与口腔菌群失衡、局部潮湿环境有关,糖尿病或HIV感染可能加重病情。 典型表现为双侧口角对称性红肿糜烂,可见放射状裂纹及乳白色伪膜,可能伴随灼痛感,进食刺激性食物时加重。 通过临床表现结合真菌镜检确诊,必要时进行真菌培养,需与维生素B2缺乏症、细菌性口角炎鉴别。 局部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严重时口服氟康唑,同时需保持口周干燥清洁,避免舔舐口角。 日常注意口腔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婴幼儿喂养后应及时清洁口腔。1、病因
2、症状
3、诊断
4、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