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小孩子头后面有两个疙瘩是什么原因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孩子头后面有两个疙瘩是什么原因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孩子头后面有两个疙瘩可能是淋巴结肿大、皮脂腺囊肿、脂肪瘤、毛囊炎或外伤性血肿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明确具体原因后遵医嘱处理。

1、淋巴结肿大

儿童头后部出现疙瘩常见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如咽喉炎、中耳炎等。触摸时疙瘩质地较硬且可活动,可能伴随低热或局部压痛。家长需观察孩子是否合并发热、咽痛等症状,避免按压肿块。若持续肿大超过两周或迅速增大,需就医排查EB病毒感染、结核等疾病,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等抗生素,或建议超声检查。

2、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堵塞形成的囊肿表现为皮下圆形包块,表面光滑且与皮肤粘连,可能因继发感染出现红肿疼痛。家长应注意保持孩子头皮清洁,避免抓挠。若囊肿较小且无症状可暂不处理,若反复感染或增大,医生可能建议手术切除,术后需定期换药防止复发。日常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发产品,必要时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3、脂肪瘤

脂肪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触诊质地柔软、边界清晰,生长缓慢且无痛感。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家长可定期观察肿块变化。若瘤体影响外观或压迫神经,医生可能采用脂肪瘤切除术,术后恢复期需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与神经纤维瘤等疾病鉴别,超声检查可辅助诊断。

4、毛囊炎

细菌感染毛囊周围组织会导致红色丘疹或脓疱,常因出汗、搔抓或卫生不良诱发。家长应每日用温水清洁孩子头皮,避免使用油性护发产品。轻度感染可外用夫西地酸乳膏,严重时需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剪短头发减少摩擦,睡觉时保持枕巾干燥清洁。

5、外伤性血肿

头部磕碰后形成的皮下血肿初期呈硬结状,可能伴有淤青,多因玩耍摔伤或撞击导致。家长应立即冷敷患处减轻肿胀,48小时后热敷促进吸收。若血肿持续增大或孩子出现呕吐、嗜睡,需急诊排除颅骨骨折,医生可能开具云南白药胶囊辅助化瘀。日常活动需监护避免二次受伤,选择柔软地面进行游戏。

家长发现孩子头后部疙瘩时,记录肿块出现时间、生长速度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挤压或热敷。保证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限制高糖零食摄入以减少皮脂分泌。选择透气棉质枕头,定期晾晒寝具。若疙瘩伴随发热、疼痛加剧或影响颈部活动,应立即前往儿科或皮肤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血常规、超声或CT检查明确诊断。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儿童高热惊厥处理

儿童高热惊厥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物理降温、观察症状、避免刺激、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高热惊厥通常由感染、体温骤升、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1、保持通畅:儿童高热惊厥时,应迅速将其平躺,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解开衣物,确保呼吸顺畅。不要强行按压或束缚孩子,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2、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腋下、四肢等部位,帮助降低体温。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以免刺激皮肤或引发寒战。可适当使用退热贴辅助降温。 3、观察症状:记录惊厥的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伴随症状,如面色、呼吸、意识等。若惊厥持续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需立即就医。 4、避免刺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噪音等外界刺激。惊厥期间不要喂食或喂药,以免误吸。待孩子清醒后,可少量补充水分。 5、及时就医:惊厥结束后,即使孩子状态恢复,也应尽快就医,明确病因。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脑电图等检查,必要时开具抗惊厥药物如地西泮注射液、苯巴比妥片、丙戊酸钠口服液等。 儿童高热惊厥后,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粥、汤等,避免油腻辛辣食物。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如苹果、香蕉、菠菜等。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体温,遵医嘱进行后续护理。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