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肺陈旧性病灶通常指肺部既往感染或损伤后遗留的纤维化、钙化等非活动性病变,可能由肺结核、肺炎、肺脓肿等疾病引起,一般无须特殊治疗。
1、肺结核遗留
肺结核治愈后常形成钙化灶或纤维条索影,病灶内可见高密度钙化点,周围可能有胸膜增厚。患者通常无咳嗽、咯血等症状,但免疫力低下时需警惕复发。临床可通过胸部CT鉴别活动性结核,必要时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2、细菌性肺炎吸收不全
细菌性肺炎未完全吸收可导致局部肺组织机化,形成斑片状磨玻璃影或索条影。患者可能出现偶发干咳,但无发热等急性感染表现。若合并支气管扩张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物,并定期复查影像学。
3、肺外伤后瘢痕
肺部穿刺伤、挫伤愈合后可能遗留线状或星状纤维灶,常伴有胸膜粘连。这类病灶通常稳定,但可能引起轻微胸痛。建议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气胸,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
4、真菌感染后改变
组织胞浆菌病等真菌感染治愈后,肺部可能残留多发结节状钙化灶,直径多在3-10毫米。此类病灶极少复发,但需与转移瘤鉴别。免疫功能正常者无须用药,定期随访即可。
5、尘肺病稳定期
矽肺等职业性肺病进入稳定期后,双肺可弥漫分布类圆形小阴影。患者应脱离粉尘环境,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需考虑肺灌洗治疗。日常可练习腹式呼吸,慎用镇咳药物以免抑制排痰。
肺陈旧性病灶患者应每年进行低剂量CT随访,观察病灶是否增大或出现新发浸润影。日常需戒烟并避免二手烟,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增强肺功能,流感季节提前接种疫苗。若出现持续咳嗽、痰中带血、体重下降等预警症状,应及时就诊排除肿瘤或感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