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发烧37.2℃治疗方法有哪些

|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问题描述:
发烧37.2℃治疗方法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许瑞英
许瑞英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发烧37.2℃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药物干预、病因治疗等方式缓解。低热通常由感染、脱水、免疫反应或环境因素等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敷退热贴帮助散热。避免酒精擦浴及过度包裹衣物,物理降温适用于体温未超过38℃的情况。

2、补充水分

发热会增加体液流失,需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排尿量及精神状态,防止脱水。

3、药物干预

体温持续升高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药物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4、病因治疗

若发热超过3天或伴随皮疹、呕吐等症状,需就医排查流感、肺炎等疾病。细菌性感染可能需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治疗。

发热期间保持室内通风,选择易消化的粥类、果蔬补充营养,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身体负担。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孩子拉粑粑有奶瓣是怎么回事

孩子排便出现奶瓣可能由喂养不当、乳糖不耐受、蛋白质消化不良、肠道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乳糖酶、使用益生菌、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

1、喂养不当

家长需注意喂养姿势和奶量控制,过度喂养或奶液过浓可能导致未消化奶块排出。建议少量多次喂养,哺乳后竖抱拍嗝,奶粉冲泡严格按比例。

2、乳糖不耐受

可能与肠道乳糖酶分泌不足有关,表现为腹胀、肠鸣。家长可尝试低乳糖配方奶或添加乳糖酶制剂,如乳糖酶颗粒、酸性乳糖酶溶液等。

3、蛋白质消化不良

常见于牛奶蛋白过敏或消化功能未成熟,可能伴随湿疹。可遵医嘱使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配合胰酶肠溶胶囊、胃蛋白酶合剂等助消化药物。

4、肠道感染

轮状病毒等感染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通常伴有发热腹泻。需及时就医进行大便检测,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

家长应记录孩子排便次数和性状,哺乳期母亲需避免高脂饮食,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精神萎靡需立即就诊。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