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神科 > 精神病科

精神分裂症病人食欲不振怎么办

| 1人回答 | 31次阅读

问题描述:
精神分裂症病人食欲不振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崔界峰
崔界峰 北京回龙观医院 副主任医师

精神分裂症病人食欲不振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心理疏导、药物治疗、中医调理、营养支持等方式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食欲不振可能与药物副作用、精神症状、胃肠功能紊乱、营养代谢异常、心理因素等原因有关。

1、调整饮食结构

精神分裂症病人食欲不振时可选择易消化、高热量食物,如米粥、面条、鸡蛋羹等,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肉、豆制品等,避免辛辣刺激或油腻食物加重胃肠不适。可将食物制作成糊状或流质,方便病人吞咽。

2、心理疏导

精神分裂症伴随的焦虑抑郁情绪可能导致食欲减退,可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帮助病人建立规律进食习惯。家属应避免强迫进食,采用鼓励方式引导病人参与食物准备过程。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介入,改善病人对食物的抵触情绪。

3、药物治疗

若食欲不振由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医生可能调整用药方案,如换用奥氮平片、喹硫平片等对胃肠刺激较小的药物。针对消化功能紊乱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胰酶肠溶胶囊等改善症状。严禁自行调整精神类药物剂量或种类。

4、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食欲不振多属脾胃虚弱,可采用山药、茯苓、白术等药材健脾和胃。针灸选取足三里、中脘等穴位促进胃肠蠕动。推拿按摩腹部也能帮助改善消化功能,但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5、营养支持

严重营养不良者可短期使用肠内营养粉剂补充能量及微量元素。定期监测体重、血红蛋白等指标评估营养状况。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静脉补充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素,维持基础代谢需求。

家属需记录病人每日进食量及体重变化,避免长期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下降。保持就餐环境安静舒适,消除病人进食时的紧张感。若持续1周以上进食量不足日常需求的一半,或出现明显消瘦、脱水等症状,应立即联系主治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日常可准备病人喜爱的食物,但需注意营养均衡,必要时咨询临床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不是精神病?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不属于精神病,而是一种心理应激反应。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受害者在遭受胁迫或控制后,对加害者产生情感依赖甚至认同,通常与绑架、劫持等极端情境相关。其发生机制涉及心理防御、生存本能及情感隔离等复杂因素。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核心特征是对加害者的非理性情感联结。受害者可能主动维护加害者利益,拒绝外界救助,甚至否认自身受害事实。这种现象多出现在长期孤立无援的环境中,当加害者偶尔表现出善意时,受害者会将微小恩惠放大为生存希望。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看,持续恐惧状态可能导致大脑边缘系统功能紊乱,促使情感认知发生扭曲。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伴随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闪回、警觉性增高等症状,但缺乏精神病的典型妄想或幻觉表现。

精神病则属于严重精神障碍范畴,以现实检验能力丧失为本质特征。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存在明确的生物学病理基础,常表现为思维破裂、情感淡漠及意志行为障碍。诊断需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往往需要长期药物干预。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一般不涉及器质性病变,多数患者在脱离胁迫环境后,经心理干预可逐渐恢复。极端案例中可能出现短暂的精神病性症状,但属于创伤反应而非原发性精神病。

若发现疑似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表现,建议及时寻求心理危机干预。专业治疗包括创伤聚焦认知行为疗法、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治疗等,必要时可短期使用帕罗西汀片、舍曲林片等抗抑郁药物辅助缓解症状。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二次创伤,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通过正念训练帮助重建安全感。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