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肠息肉是不是一定要切除肠子呀

|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肠息肉是不是一定要切除肠子呀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书信
张书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主任医师

肠息肉通常不需要切除肠子,多数情况下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治疗。肠息肉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高频电凝切除术、氩离子凝固术、外科手术切除等。

1、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适用于直径小于20毫米的息肉,通过内镜引导下将息肉黏膜层完整切除。该方法创伤小且恢复快,术后可能出现轻微腹痛或便血,一般1-2天可缓解。治疗前需完善凝血功能检查,避免术后出血风险。

2、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适合较大或扁平型息肉,能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并保留肠壁结构。该技术对操作要求较高,术后需禁食24小时观察有无穿孔症状。病理检查可明确息肉性质,指导后续随访方案。

3、高频电凝切除术

高频电凝切除术通过电流灼烧息肉基底部,适用于带蒂息肉。术中需控制电流强度避免肠壁损伤,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腹胀。该方法对5-10毫米息肉效果显著,但需注意电凝可能影响病理诊断。

4、氩离子凝固术

氩离子凝固术采用氩气电离产生的热能处理小息肉,尤其适合多发性小息肉。治疗过程无接触创伤,但深度控制要求精确。术后需观察1周排便情况,警惕迟发性出血可能。

5、外科手术切除

外科手术仅适用于癌变风险高、内镜无法切除的巨大息肉或合并肠梗阻等情况。开腹或腹腔镜手术会切除部分肠管,术后需住院观察吻合口愈合情况。病理确诊为恶性时需进一步评估淋巴结清扫范围。

发现肠息肉后应定期进行肠镜复查,饮食上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保持规律运动习惯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3-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术后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便血需及时就医复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肛周脓肿早期症状表现

肛周脓肿早期症状可能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发热、排便不适和分泌物增多。这些症状通常与感染、肛腺堵塞、免疫力下降、外伤和肛周皮肤损伤等因素有关。 1、局部疼痛:肛周脓肿早期最常见的症状是肛门周围持续性疼痛,尤其在坐立或排便时加重。疼痛可能伴随灼热感,局部按压时疼痛加剧。建议保持局部清洁,避免久坐,使用温水坐浴缓解疼痛。 2、肿胀:肛门周围可能出现明显的肿胀,触摸时可感到硬块或肿块。肿胀区域可能伴随皮肤发红和温度升高。早期可通过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若肿胀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 3、发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或高热,通常与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发热可能伴随乏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建议多饮水,注意休息,若体温持续升高,需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 4、排便不适:肛周脓肿可能导致排便时疼痛或不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便秘或排便困难。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芹菜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5、分泌物增多:早期肛周脓肿可能伴随肛门周围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可能为脓性或血性。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若分泌物持续增多,需就医处理。 肛周脓肿早期症状的护理包括饮食调节和适度运动。饮食上应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