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常见的胃病主要有慢性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癌,症状多表现为上腹疼痛、反酸烧心、腹胀嗳气、食欲减退等。
慢性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胆汁反流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恶心等症状。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病理检查可明确类型。治疗需根除幽门螺杆菌,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规律进食。
胃溃疡多发生于胃窦部,典型表现为餐后1小时出现的节律性上腹痛,可能伴有黑便或呕血。胃镜检查是确诊金标准,可见圆形或椭圆形溃疡面。治疗需联合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和铝碳酸镁咀嚼片,同时须戒除烟酒。溃疡活动期应进食温凉流质饮食。
胃食管反流病主要因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典型症状为胸骨后烧灼感和反酸,平卧时加重。胃镜可见食管黏膜糜烂,24小时pH监测可确诊。常用药物包括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和多潘立酮片,睡眠时建议抬高床头。需控制体重,避免高脂饮食和咖啡因摄入。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早饱、上腹灼热感但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发病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有关。可选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和复方消化酶胶囊改善症状,配合认知行为治疗。建议少食多餐,避免产气食物,保持规律作息。
胃癌早期常无症状,进展期可出现持续性腹痛、体重骤降和呕血。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性胃炎是主要癌前病变。诊断依赖胃镜活检和CT分期,治疗需手术联合化疗。常用化疗药物包括替吉奥胶囊和奥沙利铂注射液。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胃镜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者。
胃病患者需注意饮食温度适宜,避免过烫或过冷食物刺激胃黏膜。建议采用蒸煮炖等烹调方式,减少油炸食品摄入。可适量食用山药、南瓜等健脾食物,但急性发作期应以米汤、面片等流质为主。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诱发症状加重。出现呕血、剧烈腹痛或体重持续下降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