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巨结肠会不会腹泻

|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问题描述:
巨结肠会不会腹泻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巨结肠可能会腹泻,也可能出现便秘,具体表现与病变类型和严重程度有关。巨结肠通常由先天性发育异常、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失、炎症或机械性梗阻等因素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因远端肠段神经节细胞缺失,肠蠕动减弱,粪便淤积在近端结肠导致肠管扩张。这类患者早期多表现为顽固性便秘,但部分病例因近端肠管代偿性蠕动增强或继发感染,可能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巨结肠扩张常伴随黏膜溃疡,肠道吸收功能受损,腹泻多为黏液脓血便,可能伴有腹痛和发热。中毒性巨结肠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并发症,腹泻症状突出且进展迅速,粪便呈水样并含大量血液,需紧急医疗干预。

少数慢性特发性巨结肠患者因长期粪便滞留引发细菌过度繁殖,可能突发分泌性腹泻,粪便稀薄伴恶臭。部分老年患者因结肠平滑肌萎缩导致假性梗阻,在肠液分泌增加时也会出现腹泻症状。机械性梗阻引起的继发性巨结肠若发生肠缺血坏死,腹泻物可能呈暗红色并带有坏死组织。

巨结肠患者无论出现腹泻或便秘都需规范治疗,日常应保持低渣饮食,避免产气食物,记录排便性状变化。确诊需结合钡剂灌肠、肛门直肠测压等检查,根据病因选择灌肠保守治疗或手术切除病变肠段,禁止自行使用止泻药或缓泻剂掩盖症状。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腹泻黑色稀便恶心怎么回事?

腹泻黑色稀便恶心可能由消化道出血、饮食因素、药物副作用、胃肠炎症、肝胆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检查等方式干预。黑色稀便可能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需警惕呕血、头晕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溃疡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可能导致黑便,血液经肠道分解形成柏油样便。伴随症状包括呕血、心慌、面色苍白,严重时可出现休克。需通过胃镜确诊,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止血,必要时行内镜下治疗。出血期间禁食,稳定后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

2、饮食因素

食用动物血制品、黑芝麻或含铁剂的食物可能导致假性黑便,停止摄入后症状可缓解。此类情况通常无恶心呕吐,便潜血检测为阴性。建议记录饮食清单,避免短期内大量深色食物摄入,适当饮用温水帮助代谢。

3、药物副作用

长期服用铋剂(如枸橼酸铋钾颗粒)、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或阿司匹林肠溶片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引发黑便伴腹部隐痛。需复查血常规排除贫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联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

4、胃肠炎症

急性胃肠炎或克罗恩病发作时,肠道黏膜损伤出血可致黑便,多伴随发热、脐周绞痛。粪便检查可见红细胞,需使用诺氟沙星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控制感染,严重脱水者需静脉补液。发病期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饮食。

5、肝胆疾病

肝硬化或胆道出血时,血液混合胆汁形成黑绿色稀便,可能伴随皮肤黄染、肝区胀痛。需通过肝功能检查和腹部CT评估,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胆汁淤积,必要时行胆管引流术。限制高脂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克以内。

出现黑便伴恶心时应立即禁食辛辣刺激食物,记录排便次数与性状变化。卧床休息避免体位性低血压,饮用淡盐水预防电解质紊乱。若6小时内未缓解或出现意识模糊、大量呕血,需急诊处理。恢复期饮食遵循从流质、半流质到软食的渐进原则,优先选择蒸煮烹调方式,避免粗纤维及过热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