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直肠前突是怎么引起的

|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问题描述:
直肠前突是怎么引起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书信
张书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主任医师

直肠前突可能由盆底肌松弛、长期便秘、分娩损伤、年龄增长、慢性咳嗽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排便困难、肛门坠胀感、便后不尽感等症状。直肠前突可通过盆底肌锻炼、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盆底肌松弛

盆底肌松弛是直肠前突的常见原因,多与妊娠分娩、长期腹压增加有关。盆底肌群支撑力减弱会导致直肠前壁向阴道方向膨出,患者可能出现排便时需手助排便的症状。建议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每日重复进行收缩肛门动作,严重者需结合电刺激治疗。

2、长期便秘

长期用力排便会使直肠阴道隔逐渐薄弱,粪便持续压迫直肠前壁形成膨出。这类患者常伴有大便干结、排便时间延长等症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至每日25-30克,可食用西蓝花、燕麦等食物,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或聚乙二醇4000散软化粪便。

3、分娩损伤

经阴道分娩可能造成盆底神经肌肉损伤,尤其是多胎、急产或胎儿过大等情况。损伤后直肠阴道隔结缔组织修复不良,形成直肠前突。产后42天应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出现肛门坠胀感等症状时可使用补中益气丸配合红外线理疗。

4、年龄增长

中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盆底结缔组织弹性减弱,直肠阴道隔逐渐松弛。这类患者多伴有子宫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症状在站立时加重。可遵医嘱使用雌三醇乳膏局部给药,配合提肛运动每日3组,每组20次。

5、慢性咳嗽

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引起的长期腹压增高,可能迫使直肠前壁向阴道方向突出。患者咳嗽时可能出现肛门漏气现象。需控制原发病,可选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止咳,同时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行为。

直肠前突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站。膳食中增加芹菜、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便秘严重时可用开塞露辅助排便但不宜长期使用。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直肠黏膜脱垂,需考虑经肛门吻合器直肠切除术等手术治疗,术后需进行至少半年的盆底康复训练。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老是放屁是什么原因

老是放屁可能由饮食不当、肠道菌群失衡、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肠道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改善消化功能、避免乳制品、治疗肠道疾病等方式缓解。 1、饮食不当:摄入过多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碳酸饮料等,容易导致肠道内气体增多。建议减少这类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西兰花、苹果等,帮助肠道蠕动。 2、肠道菌群失衡:肠道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可能导致气体产生过多。可以通过补充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放屁频繁的问题。 3、消化不良:胃肠功能减弱,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容易在肠道内发酵产生气体。建议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同时可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蒸蛋等,减轻胃肠负担。 4、乳糖不耐受:部分人群缺乏乳糖酶,无法分解乳制品中的乳糖,导致肠道内气体增多。建议避免摄入牛奶、奶酪等乳制品,或选择无乳糖的替代品如豆浆、杏仁奶等。 5、肠道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肠道疾病可能导致放屁频繁。这类疾病可能与肠道炎症、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常用药物包括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等。 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等,促进肠道健康;运动方面可进行适量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增强胃肠蠕动;护理上注意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久坐,定期进行肠道健康检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